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4节 (第2/2页)
每层周围都设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栏杆。地面则铺设扇面形石板,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就是天心石了。 焚香祭奠之后,朱元璋便跪在天心石上,怀着沉痛的心情,向上苍进读了他亲自撰写了《中都告祭天地祝文》: “昔者元政不纲,英雄并起,民不堪命,苦殃不可禁。荷蒙昊天上帝,后土皇帝,祗悯世民之艰苦,授命于臣,赐以文武,人多良能。八年以来,除民祸殃,臣蒙上帝、后土之恩,文武之能,非臣善为。 “当大军初渡大江之时,臣每听儒言,皆曰:‘有天下者,非都中原不能控制jian顽’。既听斯言,怀之不忘。忽尔上帝、后土授命于臣,自洪武初平定中原,臣急至汴梁,意在建都以安天下。 “及其至彼,民生凋敝。水陆转运艰辛,恐劳民之至甚,遂议群臣,人皆曰古钟离可,因此两更郡名,今为凤阳。 “于此建都,土木之工既兴,役重伤人。当该有司,叠生jian弊,愈觉尤甚,此臣之罪有不可免者!虽今功将完成,然臣实难自安,遂罢迁都之念,戴罪谨告,惟上帝后土鉴之。” 向皇天后土汇报之后,朱元璋很快下达了正式旨意—— ‘撤销行工部,罢中都役作,立即停建中都所有工程。民夫工匠生者发给路费,殁者给抚恤,可即日返回原籍。 返回南京后,朱元璋又下旨意,正式定南京为京师,彻底结束了两京的首都之争…… 空印大案 第一七三章 又一个讨饭和尚 南京,刘军师桥。 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正是对菊剥蟹的好时节。 临近晌午,刘璃正在伯爵府门口的空地上跳百索。 其实就是跳绳啦。刘祥和看门的老俞站在两边摇绳,绳子在空中摆舞,看上去就像有几十上百根在动,所以叫‘跳百索’。 只见刘璃轻盈的跳进舞动的绳索中,随着绳索的起落不断跃起落下,像只灵巧的小鹿。她头上绑着俩小鬟的彩绳也跟着上下翻飞,又像只欢快的小蝴蝶。 正跳得起劲,刘璃忽觉眼前一暗。 “哇,天黑了,要下雨了吗?”刘祥趁机停下摇绳,一边揉着发酸的胳膊,一边往外看去。 却见太阳还好好的挂在天上,是一个头戴斗笠,衲衣芒鞋的胖大和尚挡住了光。 “阿弥陀佛,两位小施主,贫僧这厢有礼了。”和尚生一对三角眼,看着凶狠,但说话却出人意料的斯文,他先跟两个小孩打过招呼,然后向老门子行个单掌礼道: “劳烦通禀一声诚意伯,就说故友道衍来访。” “哦,好,你等着。”老门子刚要搁下绳,妹控刘祥却抢着道: “我去,你在这儿看着meimei。” 说着便一溜烟跑进去了。 “哈哈哈。”道衍和尚摸头尬笑道:“贫僧看着像坏人吗?” 老俞和刘璃便仔细端详着他,然后一老一小一齐点头。 “唉,其实贫僧十四岁就出家,连只鸡都没杀过。”道衍颇感受伤道。 “大师,你是来化缘的吗?”刘璃觉得不好意思,便很自然的岔开了话题。 “不……”道衍刚想说不是,腹中却响起雷鸣,于是他也不好意思了。“可以这么说吧。” “请你吃糖。”刘璃便从随身荷包中掏出两块饴糖来。 “呵呵。多谢小施主。”道衍笑眯眯的接过来,两人便蹲在门口,津津有味的吃起糖来。 老门子则一直攥着绳索,警惕的立在两人后头,准备见事不好,随时给这凶和尚来个后套锁喉。 好在不一会儿,刘璟出来了,看着侄女跟个胖和尚蹲在门口,不禁直皱眉。哎,这孩子也太自来熟了…… “大师,家父请进。”他便对胖和尚道。 “哦哦。”道衍赶紧把饴糖塞嘴里,想要起来时身子却一晃,慌忙求助道:“扶贫僧一把,脚麻了。” 老门子赶紧扶住他。 “小檀越,多谢施舍。”道衍又双手合十,向刘璃道声谢。 “不客气。”刘璃脆生生笑道。 …… 道衍一瘸一拐,跟着刘璟来到后院。 天井里,一棵大枫树亭亭如盖,绿色的树冠中,已经染上了点点金色,晕染了滴滴黄色。 刘伯温靠坐在树下躺椅上,品茗读书,悠然自得。 “青田先生好雅兴。”道衍和尚走进来,笑眯眯双手合十。 “你这个妖僧,不老实在苏州待着,跑到南京来霍霍什么?”刘基搁下书,拿起紫砂茶壶,洗了个杯子,给道衍斟一杯茶。 “莫非贯中先生来得,和尚来不得?”道衍坐下,端起茶盏看看,又搁下了。 “怎么,嫌我茶不好啊?”刘基不爽道:“天下能喝到老夫一杯茶的,不过十余人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