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9节 (第2/3页)
不答应。” “上位误会了,老臣一见面就发现上位乃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必将济世安民矣。”李善长忙解释道:“之所以一开始不答应,是想让上位重视老臣的意见罢了。” “这样啊。”朱元璋醉态可掬,也没跟他计较,便接着道:“总之咱说破嘴皮子,他就是不答应。咱逼得没法子,便让汤和挑上酒,到他家里找他喝酒。” “你那是找我喝酒吗?”李善长也酒劲一上,谁都不惧,一脸郁闷道: “往我面前一坐,把腰间染血的宝剑往桌上一搁,然后就一碗接一碗的和我喝。” “你可以不喝啊?”朱元璋笑眯眯道。 “不喝?恁不当场拔剑砍了老臣?”李善长郁闷道。 “嘿嘿,咱不是那个意思。”朱老板也不承认。 “反正老臣是这么认为的。”李善长苦笑道:“所以不敢不喝,连喝了十碗,实在是撑不住了。我怕喝死,只好松口。” “哦,韩国公,就这么加入了?”李贞很好的扮演听众角色。 “可没那么简单,他还跟我提了三个条件。”朱元璋摇头道:“一个是从今往后,严明军纪,严禁强抢民财、欺负妇女、杀人放火。说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跟别的反贼不一样。” “二个是开仓放粮,把刚到手的滁州仓打开,补偿滁州百姓的损失,挽回我们的名声。 “三是,要拜他为师,跟他读书识字。说目不识丁的大佬粗,是成不了大事的。”朱元璋说完这三条,又向李善长举杯道: “老李啊,咱得好好谢谢你,咱们能有今天,你这三条居功至伟啊。” “上位谬赞了。”李善长忙双手举杯,流下了羞愧的眼泪道:“上位不用再说了,响鼓不用重锤,老臣知道上位的意思了。确实是老臣忘记了初心,老臣真的知道错了啊。” “好,咱就知道你老李是个聪明人。”朱元璋满意的点头笑了。“你回去后就安心颐养天年,再不用cao心,更不用担心,一切有朕在。” 皇帝接着又笑道:“你也不用羡慕天德,咱把大闺女,下嫁给你家李祺如何?” 第二六二章 站着如喽啰 朱元璋的长女,就是那位成穆孙贵妃所出,孙贵妃殁后,便养在皇后身边,今年十七岁,确实也到了嫁人的年纪…… 李善长闻言,再一次泪洒当场,激动的扶着桌子,跪地给朱老板磕头:“老臣谢皇上隆恩,犬子三生有幸啊。” “哈哈哈,那咱们就说定了。”朱元璋也开怀大笑着,伸手扶起了老李道:“亲家公,快起来。” “恭喜皇上双喜临门,恭喜韩国公府有凤来仪!”李贞等人也纷纷恭喜敬酒,席间的气氛更加热烈融洽起来。 胡惟庸虽然贵为丞相,却被安排在了次桌,没捞着在主桌就坐。 看着皇帝和李善长再次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的场面,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地位永远也到不了韩国公的程度…… 胡惟庸深吸口气,便调整好了情绪,起身时脸上已经堆满了谦卑的笑容,端着酒杯走到主桌桌前,刚要说话。 朱元璋却淡淡一笑,先开口道:“还没开始串桌敬酒呢,胡相着什么急呀?” “是,是卑职心急了。”胡惟庸讪讪笑着想要退回去,只觉耳根子发烫,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朱元璋冷冷看着他退了两步,这才重新绽开笑颜道:“来都来了,敬就敬吧。” “哎哎,是是。”胡惟庸被拿捏的一点脾气都没有,赶忙复又上前向朱老板敬酒。 朱元璋端着酒杯,却先不饮,而是指着胡惟庸对李善长笑道:“老李,你这个学生好啊,比老刘的那个强多了。” 胡惟庸闻言,肝儿又是一颤,皇上嘴里‘老刘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