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_第20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2节 (第2/3页)

,这一点不难。”刘伯温接着道:

    “后来元廷发现,市舶税收枯竭,官本船也开始赔钱,终于取消了官本船,想要恢复原先的制度。但海商集团已经尝到了走私的甜头,交税是不可能再交税了。那时元朝已经立国数十载,皇帝大臣都退化成废柴,哪有能力拨乱反正?

    “元廷派出几任市舶整顿大臣,都要么被收买,要么被暗杀,总之没人能奈何海商集团。后来也就没人敢再碰这个要命的烂摊子了。”

    “嗯。”朱桢点点头,这就解释了元朝后期,市舶收入枯竭的原因。

    “那到了本朝呢?”

    “本朝,呵呵。那些海商站错了队,他们都支持张士诚,结果赌输了。”刘伯温神情复杂道:

    “张士诚败后,一部分海商跟他的残部退到海上,当起了海寇。还有一部分投降朝廷,被你父皇一股脑迁到中都去了。”

    “现在海上情况复杂,倭寇、海盗、还有退到海上的海商、义军,盘踞沿海岛屿,劫掠往来船只。除了他们自己的走私船之外,正常出海的船只,没有一条能平安返航的。”刘伯温道:“所以本朝的市舶司同样没有收入。”

    第三一九章 执夷千户

    “但我只知道这么个大概,具体的情况,我也不是很了解。”刘伯温又补充道。

    “我大哥说,江浙地主跟江浙海商是一回事儿。还想请教老师,是不是这么回事儿呢?”朱桢又问道。

    “这么说是不准确的。”刘伯温便捻须答道:“你可以说,江浙地主中有海商,但不能说江浙地主就是海商。”

    “明白了。”朱桢点点头,再问道:“听说朝廷前几年关闭市舶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防止地方jian民勾结倭寇?”

    “是。”刘伯温颔首道:“他们给倭寇通风报信,让倭寇可以及时躲避官军追缴。还为倭寇提供物资和人手的补给。当然,倭寇会支付丰厚的报酬。”

    “所以说,要想让市舶司恢复往日的盛况,就必须消灭倭寇、打击走私,以及斩断内外勾结的链条。”朱桢沉声总结道。

    “对。”刘伯温认同道:“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手中必须要有军队,而且还得有强大水师,不然什么都干不成。”

    “我现在有两护卫。”朱桢便盘算道:“但是没有水师。”

    “听说你救过巢湖水师?”刘伯温笑道:“正好他们处境也很艰难,如果能把他们从淮安调到太仓就好了。”

    “好主意啊!”朱桢眼前一亮,他怎么忘了巢湖水师?

    自己救过他们还在其次,关键是他们现在急需靠山!自己这条大腿虽然还不够粗,但可以扯虎皮做大旗,让大哥出面帮自己搞掂。不愁他们不跟自己干。

    “你先别高兴太早,”刘伯温淡淡道:“别忘了,崇明岛上还有位靖海侯呢。一山不容二虎,靖海侯未必同意巢湖水师南下。”

    靖海侯吴祯,是那位江阴侯吴良的弟弟,哥俩虽然没封公,但在淮西武将中拥有极高的地位,深受朱老板的器重。

    洪武二年,朱元璋在鸡笼山设立功臣庙,祭祀二十一位开国功臣,‘死者塑其像,生者虚其位’,吴祯与兄长吴良都位列其中。这牌位可比铁券硬多了,只要不造反,就没人能动他们分毫了。

    自开国后,吴祯便奉命担任剿倭总兵官,驻守崇明,统帅数万水军,督理海运,总理海上军务。

    这些年来,海上的事情基本上就是吴祯一个人说了算。所以,是否调巢湖水师南下,朱老板肯定会征求他的意见的。

    不搞掂吴祯,什么都白搭。

    ……

    在诚意伯府吃过午饭后,朱桢便迫不及待告辞离去。

    他心爱的大熊猫,还寄养在临街的卫国公府上呢。

    这让刘基难免感叹,自己这个老师的吸引力,还不如一头大熊猫……

    他不知道,在老六这里,别说他刘老师了,就是河北老师、三上老师加起来,也比不了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