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5节 (第1/3页)
得等到最后,根据实际情况,一次性充值,提升或保住排名。 现在氪金,太早了。效果不好,还有可能会被针对…… …… 所以那些蹲在观前街,饿得前心贴后心的失业织工,一下子便从无人问津的路边草,变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久旱逢甘霖的失业织工们起先乐疯了,只要有人要,颠颠儿的跟着就走。 但他们也不傻,很快就回过味来。都是给狗大户打工,当然谁开的工钱高给谁干了。 “你们都开多少钱啊?”面对着平日鸟都不鸟他们的‘管事老爷’们,失业织工们终于挺直腰杆一把。 “一天四十文,管一顿饭,干好了月底还有赏钱。”一个胖胖的管事道:“怎么样,厚道吧?” 四十文一天算眼下的市价了。而且听说管饭,月底还有赏钱,失业织工们便纷纷涌向胖管事。 “我们一天五十文。”眼看熟练工人要被胖管事包圆,另一家的瘦管事忙大声加价道:“我们也管饭,月底也有赏钱!” “我们六十文……”这下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各家为了争抢工人,开始不断提高报价。 “我七十文……” “八十文!” 失业织工们目瞪口呆,怎么这边还没讲价,对方就先给涨了一倍工钱? 要知道,就是行情最好,用工最紧俏的时候,普通织工也拿不到一天八十文。只有手艺最好的缂丝师傅、染色师傅才能达到这个价。 “你们不是骗人的吧?”幸福来的太突然,让织工们顿生不真实的感觉。 “这话说的,我们东家什么名声,能骗你们不成?再说你们有啥好骗的?”管事们满脸不忿。 其实他们心里也很不忿,不知道东家抽的哪门子风,忽然风风火火就要开工,还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尽可能的多招工。 说一时用不了那么多人也不要紧,可以先随便给他们找点活儿,哪怕让他们数小米呢,也先养着他们。也万不能让别人招了去……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工钱那还不上了天? 精神资本家们一边心疼,一边还得不断加工钱的样子,实在是有趣极了。 …… 织工们工钱上天,还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还乡派跟铁窗派之间的较量。 还乡派是铆足了劲儿想要在殿下面前证明自己的能力,更想抢回在苏州丝织业的地位。当然,还有对铁窗派的报复心理。 总之种种情由之下,还乡派是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铁窗派的动力就更足了,实力也比还乡派强,自然不能让后者比下去。 于是你加完价啊,我加价;我加完价来,你又加价……一起把工人的工资推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天一百文…… “这也太过火了吧?”这下,就连一旁罗贯中都看不下去了。提醒朱桢道:“谁能遭得住这么高的工钱?不会害得他们破产吧?” “不会的。”朱桢轻笑一声,拍拍老罗的肩膀道:“你家一直没什么钱,对苏州大户多有钱,根本一无所知。” 说着他抬头看看远处已经被查封的陆园,幽幽一叹道:“那是两百年来积攒的财富啊。” 朱桢之前听过个说法,说古代之所以长期处于通货紧缩,是因为富人喜欢把赚到的金银铜钱窖藏起来。大量的硬通货退出流通,最终导致经济枯竭。 他对这个说法一直将信将疑,觉得富人能藏多少金银铜钱,竟能让国家货币枯竭,经济崩溃? 但三哥告诉他,从陆家找到的窖藏金银铜钱,价值超过了一百万贯……而且还不算那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