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6节 (第1/3页)
朱老板这种百姓出身的皇帝,太知道民间疾苦了。而‘疾’中占首位的传染病,就是痘症。 所以他高度重视宁国府的禀报,还专门派了钦差到宁国县暗访核实真相,以免闹出乌龙。 不是他不相信老五,好吧,就是不相信……毕竟这可是肆虐了一千三百多年,让历朝历代的名医束手无策的天花啊! 但调查结果让他龙颜大悦——年初时,在奏报中被形容为‘人间炼狱,或十室九空’的宁国县,到年底时,全县已经再无一名天花患者了。 其实从下半年起,天花就已经在宁国县绝迹了…… 要不是满脸痘疤的天花痊愈者随处可见,还有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座座新坟,来调查的御史和太医都要怀疑,宁国县上半年真的曾天花肆虐过么? 这下朱老板终于确信无疑,高兴的他在马皇后面前呗呗儿直蹦。 所以虽然已经把相关奏报看了又看,但老五回来第一时间,朱老板还是立即召见,要亲耳听听‘好五儿’怎么说。 说起来,这还是老五头一回跟父皇单独奏对呢,难免十分紧张。 好在说到自己的专业上,他还没怕过谁。便将牛痘的起源,研究的经过,原原本本讲给父皇。 朱元璋听了恍然大悟道:“咱说那年县里出花子,咋咱去帮着抬死人都没事儿呢。原来放牛还有这好处。” 说着他对陪在一旁的老六笑道:“现在明白,咱当初为啥让你回老家放牛了吧?” “嗷嗷……”老六敷衍的应道。心说没错没错,就连母鸡下蛋都是你的功劳。 “道理说破了都觉得简单。”太子正色道:“但能从寻常的生活中观察到不寻常,并化为己用,却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至少除了老六,我还没见过。” “那是,把牛痘种到人身上,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朱老板的夸奖,也总是带着讽刺。 “是啊父皇,老六给我的启发可不止个牛痘……”老五也是满脸钦佩道:“真不知道他这脑子里,怎么会有这么多奇思妙想。” “说五哥呢,别转到我身上啊。”老六连忙摆手道;“你们继续,别跑题。” 第七一三章 皇医寺 乾清宫中,周王朱橚将自己在宁国战痘的经历,原原本本禀明了父兄。 牛痘当然不是一开始,就被老百姓认可的。老五也不是只靠牛痘,就能彻底战胜痘瘟的。 甫到宁国,他便立即下令县里官吏,将生病的人集中隔离起来;没生病的则加强消毒,所有病人产生的垃圾全部焚烧;用过的生活器具,有条件也要焚烧,没条件的也要彻底沸煮后才能再使用。 “此外,我还强制下令,各村百姓都要足不出户二十天,否则一概枷号二十日。有发烧头疼的,保甲里正要及时报告,及时隔离。” “这是为何呢?”朱老板发问道。 “这是为了切断传染源,此法古已有之。不只是应对痘症,对于鼠疫、伤寒等传染病,都可以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大大降低感染人数。”老五沉声答道,整个人自信满满。 “嗯,有道理。”朱元璋点点头,赞道:“没想到老五安排的还挺周全。” “儿臣不敢贪功,这其实是出发前,老六给我的建议。”老五满脸钦佩道:“到了疫区才发现,他所言无不是真知灼见,不知让儿臣少走了多少弯路,才能提前扑灭疫情。” “哈哈,五哥过奖了。”老六暗暗自得,真的是这个年代,没有人比他更懂抗疫了…… 不过为了避免被刨根问底,他还是按照惯例甩锅,十分谦虚道:“我那都是请教老师的。” 诚意伯府的刘伯温难免又要打个大喷嚏了…… “这个老不死,就没有他不知道的。”朱元璋也不得不服,又嘱咐老六道:“你可得抓紧跟你师父学,争取他死之前,把他榨干。” “父皇,恁这是什么话……”太子都听不下去了,拉回话题道:“老五,你继续说。” “对于已经有痘症的患者,我把他们按照轻重症分开管理,以对症下药。”老五叹口气道: “但目前,还没有能真正治好痘症的方子,不管是太医院太医开的方子,还是医书上的古方,都只能清热解毒、消肿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