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9节 (第2/3页)
去找被告,只要被告肯破财消灾,他们就向着被告修改讼词,再跟衙门的胥吏一串通,指定让原告输掉官司。 所以老百姓说‘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些讼师要负大半责任。现在能越过讼师直接告状。有楚王殿下镇着,也不用担心官府会偏袒大户了,这下终于可以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了。 人们兴奋的交头接耳,又听那吏员接着念道: “另外,知情者也可以踊跃举报。无论是陈年旧案,还是破案线索,一经查实即刻有奖,并于结案后奖励罪犯家产的一成!” 这条一念完,人群嗡的一声,声音比刚才大了十倍。苦主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百姓之前都是在凑热闹,听闲话而已,但听了这一条,一个个眼睛都亮了。 但凡能买通官府,制造冤假错案的,可都是有钱人啊。普通人要是能得其一成家产,这辈子都够花了! 财帛动人心,但也得有命花才行。老百姓兴奋之余,未免又担心事后遭其同族报复,一时间跃跃欲试,又瞻前顾后,十分的纠结躁动。 这时就听吏员接着念道:“最后,楚王殿下严正声明,保护苦主,证人和举报人!谁敢打击报复,就是与殿下为敌,与朝廷为敌,严惩不贷,决不饶恕!” 这最后一条,一下子解除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不少人马上开始盘算起,可以举报哪家大户,提供什么线索了…… …… 告示是早晨贴出来的,当天上午,广州城内的番禺县衙、南海县衙、广州府衙、按察使司、布政使司,五个衙门前都挤满了来告状、来举报的百姓。 尤其是道同的番禺县衙,半天时间就接到了上千份诉讼和举报。 衙门里识字的官差全都上阵给老百姓写状子,还是忙不过来,只能先登记下原告、被告、事由、经过、证人,让老百姓按了手印,就算是一份简易的状子了。 其余四个衙门当天也各收了数百份,把官府上下忙得团团转。不得已又从县学府学叫来了在校的生员,让他们来日帮着一起写状子,整理举报。 谁知第二天,告状的人,没了。举报的也不见了……看到这门可罗雀的场面,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生员们,不禁暗暗偷笑。 道同等人却笑不出来,因为按照经验,告示发布三天内,来告状的都会络绎不绝。 这年代消息传递的慢,人的反应也慢,绝对不至于半天时间,就应告尽告,应举尽报的。 “县尊猜得没错。”被道同暗中派出去查看情况的班头,回来禀报说:“有地痞流氓在衙前街拦着,看着有像要告状的,便直接撵走。还出言威胁,谁敢再来就把他们家房子点了。” “地痞流氓会管这闲事?”胡先生冷哼一声道:“有人指使他们这么干的吧?” “那肯定的。”道同神情凝重的点点头道:“告状的百姓也不是几个地痞流氓能拦住的,指定还有人在背后使劲了。” …… 八面来风阁中,朱桢看着愁容满面的林仲谟和道同,冷声问道:“是那些土豪在暗中使劲吗?” “对,就是他们。”道同点头道:“下面人打听到,昨晚各家土豪一宿没睡,把广州城的甲生都召集起来,许以厚利,要求他们阻拦各甲的百姓告状。” “甲生?”老六对这个词很陌生:“只听说过里长甲长,甲生是个什么东东?” “这是元朝的那一套,当时蒙古人把二十户分一甲,设一个甲生来统领。当时甲生权力可比如今的里长甲长大多了,官府全靠他们上传下达,是不跟百姓接触的。”林仲谟解释道: “广东这边还没开始推行里甲制,所以还保留着元朝的那一套。” “他们就是留恋元朝,那时候才叫天高皇帝远,什么都不管,完全由着他们胡折腾。”道同哼一声道:“广东的土豪势力也是在元朝的一百年做大的。在宋朝时,他们都被管的服服帖帖,哪有现在这么难搞?” “都一样,江南的大户也是在元朝做大的,不过还不是让我父子收拾的服服帖帖?”朱桢冷笑道。 “还是不太一样的。”在民政方面,林仲谟就自信多了,侃侃而谈道:“广东百姓的宗族观念比江南重多了,那些甲生也都是同族中威望较高的人担任,他们又受宗老族长控制。” “至于那些小族散户、外来移民,是主要被欺压的对象,但他们的生计要靠土豪,要么给土豪扛活,要么子弟在土豪船上,要么就是靠着土豪做生意。所以就算有冤情,土豪一发话都得听的。” 第八八九章 专业对口 林仲谟说完苦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