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 互穿后我和四爷赚钱忙_第139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9章 (第1/2页)

    可古代的统治者们都害怕,害怕百姓识字之后,会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冲击。

    原因自然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都受过那些文人的苦,那些文人们又酸又臭又硬,完全不讲道理不说,还总是让统治者下不来台。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特别是在宋代的时候,那些文臣们就以自己能够‘劝诫’皇帝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若是能够把皇帝喷个狗血淋头,那么他们就是成功的文臣,能够名扬千古。

    皇帝被喷了还不能反抗,反抗吧,又要被喷你不接受劝诫,是一个昏庸的君王。

    作为皇帝,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越来越少,傻瓜越多越好,要是全天下的人都读了书,那岂不是全天下的人都能‘劝诫’他们了?

    “我们要让百姓读书,但不是只学习那些四书五经,而是识字、学本领。”多认识几个字是大家都接受的事情。

    “仓廪足而知礼仪,让百姓识字也是一样的道理。”

    若是想要一个连吃饱都困难的人讲什么道德、什么伦理,那恐怕是不行的。

    同样,若是想要让一个大字不识的人知道朝廷都做了什么,靠着口口相传显然也不行。

    人们都信奉白底黑字为实,从别人的嘴巴里面听到的东西,怎么可能会有自己亲眼看到的?

    胤禛听的很认真,并且在星敏说话的时候,有自己的思考。

    他的想法是直接在教学的内容之中加入大清好的部分,让所有的读书人都学这个。

    不光是让读书人学这个,还只允许学了这些的读书人考科举,倒逼所有读书人都必须知道朝廷为百姓做了什么,大清为百姓做了什么。

    那些从一开始就学习这些内容的读书人,自然也就成为了他们大清的读书人

    然后便是收拾那些不认可的人。

    或者说都不怎么需要收拾,他们所教导的内容无法让人得到地位自然就不足为惧,学识高又如何?我们科举不只考那些!

    他们没有了传教的可能,那些至今对大清仍有排斥的书生自然一代而亡!

    但星敏的路线似乎更为广阔,她针对的不是读书人,也不是培养他们的读书人,而是培养更多的人。

    “只有实实在在让人看得到的好处,才会让人心服口服。”

    “若人人都能读书,该担心害怕的便是那些沽名之辈。”

    星敏说这话的时候也很认真,有些时候她甚至不是很明白为什么那些人会做出如此举动,写一些诗文辱骂当政的人,甚至在盛世之时谋不轨之事?

    朝代更替,本就是因为原本的朝代变差了。

    聪明的读书人,应该先观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