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行医_我在古代行医 第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在古代行医 第22节 (第1/3页)

    “如若是体内有症瘕的话,极大可能就是症瘕所导致小产。”一旁的温大夫闻言,她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本来温大夫还想直接问她们是怎么知道李夫人体内有症瘕的,但是转眼想到,自己给李夫人看诊多年,都没有找到病因,结果让青衣给李夫人一号脉、白烟一检查,就知道了李夫人小产的最终原因后,她有种江山代有人出的感叹了。

    “能治不?”李夫人见找到自己多次小产的病因之后,她双目一亮的望向徐青衣和白烟两人。

    “这自然是能治,只是治疗的时间有些长。”徐青衣肯定的点了点头。

    “只要能够治好,时间长一些无所谓的。”李晚秋急忙的道。

    “那我便为你开方了。

    三张方子,一张药方,两张药食同源。”徐青衣朝李夫人点了点头之后,便坐在一旁开始给李夫人开方了起来。

    药方徐青衣开是桂枝茯苓汤。

    桂枝茯苓汤是以桂枝、牡丹皮、茯苓、白芍、桃仁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症之功效。

    本方桂枝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茯苓益气养心,能利腰脐间血;丹皮、桃仁、芍药活血化瘀,芍药并能养血和营。取其缓消症积而不伤正。

    不过,此方需要再经期停服,在现代此方用来治疗症瘕颇为有疗效。

    第四十三章 :小满药方

    两张药食同源的方子,一张是山药冬瓜汤,用于中午食用,一张用薏仁一两、百合半两,再放一点米,去煮粥喝。

    如今节气小满到了。

    这两张药方配合节气小满使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还能够辅助药方的药效。

    节气进入小满后,气温逐渐升高,雨水逐渐增多。空气潮湿,湿邪为患,最易损害脾胃功能。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而恶湿,湿热之气突出,以造成湿热困脾,可见口苦口干、舌苔黄腻、小便黄赤等症状。

    又“湿热蒸人夏日长,气虚体弱热因伤,胸中气促四肢倦,心烦食少不如常,好卧口干或泄泻”。

    湿热的天气让人感觉全身不适、头晕头痛、倦怠嗜卧、心烦多汗、不思饮食、胸闷气短或有低热,舌苔厚腻,口淡无味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苦夏”、“夏痿”的表现。

    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气虚,夏季暑湿之气易乘虚位,困遏中焦脾胃,导致升降失司,运化无权,即表现为头昏纳差,泛恶欲吐,形疲便溏等一系列脾虚湿困之证候。

    所以,小满节气,应当祛湿健脾。

    “这张药方日常早晚服一次,月事期间停服。

    这两张是药食同源的方子,一张中午炖汤服用,一张晚上煮粥喝下就行了。

    日后,一个月我会让白烟给你手诊检查一下身体,看看症瘕有没有缩小。

    之后,再按照情况给与你开方治病,至于后两者的药食同源的方子,过了小满之后,就不用再服了,到了下一个节气之后,我会另外开相对于节气的药食同源的方子给你喝的。”开完药方之后,徐青衣把三张药方一一的递给李夫人,并且交代清楚。

    “这药方开的这么简单?那个……。”李夫人见徐青衣给自己开的药方有些简单,她顿时有些迟疑了起来。

    “李夫人,青衣开的药方虽然精简,不意味着是没有疗效的,相反,这恰恰体现了青衣精湛的医术。

    她深知药材的相互作用、相须相使搭配相当的巧妙,知道如何运用最少的药材,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她开的药方虽然精简,但每一味药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配伍的。

    也是对症下药,你可以放心喝便是了。”一旁的温大夫也瞧见徐青衣给李夫人开的药方,见她下的每一味药都恰到好处,把几味药串联起来,把药效发挥到了极致,没有浪费一丝一毫。心中暗自赞叹。

    温大夫也知道,徐青衣开出的每一味药,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既符合病情需要,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然而,有些大夫有时候为了追求药效,会开出一些昂贵而并不必要的药材,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资源。

    而徐青衣的药方,却让她看到了中医的精髓,那就是“简方效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