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4章 (第2/2页)
呵呵的。 今年南方地区的优质红薯大部分都被官方收购走了,这些红薯要送到其他地方充作薯苗,四月份的这一茬就是百姓为自己种的了。 南方的许多地方都暂时改种红薯,现下红薯还没有全国推广,物以稀为贵,许多地方价格比较高,加上最近朝廷修了不少水泥官路,极大降低了行程,红薯也好存放和运输,送到外地去卖,幸运的,一趟就能赚到一家人一年的口粮。 之前霍瑾瑜在沿海地区发布了海外寻种的悬赏令,红薯的出现,让百姓对剩下的良种更加深信不疑,一些大船商甚至打算暂停一部分海上贸易,专门派人去寻找海外高产作物。 毕竟虽然赚钱难,银子也惹人喜欢,但是这些哪有光宗耀祖,在族谱单开一页来的风光,只要找到了海外良种,朝廷有重赏,天下百姓吃到这粮食也会感念恩德,修桥铺路造福的是乡里乡亲,找到良种,就是天下万民,得到的功德更多。 霍瑾瑜听说后,十分期待。 但愿她今年能得到好消息。 而一条鞭法的推行,让两广地区的百姓对朝廷更加感恩戴德。 新赋税政策是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尤其两广地区的贸易比较繁荣,许多人家都有家族作坊,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贸易活动,不似一些偏僻地方百姓,大多自给自足,以物易物,对新赋税政策接受很是顺畅,加上宣王之前刚刚结束地方屯田巡查,地方士绅官员的阻碍很少。 新赋税政策顺利试行,让霍瑾瑜心情愉快,她打算就这样由南到北推行。 …… 四月底,虢国公上奏,请求让第一军事学院的学生能出海学习海战,为未来独自作战提供经验。 霍瑾瑜看到折子内容后,微微蹙眉。 第一军事学院最早的学生已经学了差不多三年,每年年底,她都会带着朝臣去检阅他们的训练成果,虽说现在练出了人样,但是让他们去海上,她还是有些不确定。 这群人在陆地上能跑稳,已经让她满意了,再多就不奢求了。 霍瑾瑜仔细看了看折子,虢国公派的人也不多,就五十名,有勋贵子弟,也有昌宁四年进入学院的中低级将领,其中就有一个她比较熟悉的庞宽。 根据军事学院规定,中低级将领根据级别只需要学习一年即可,少数特别的的军种,需要学习两年,至于学生又是不同的规定。 庞宽是去年来到军事学院的,在学院中混的如鱼得水,虽然来自较为偏远的冀州,出身普通,但是也没有多少人敢欺负他,大家对于他的“幸运”比较好奇。 霍瑾瑜没想到这次庞宽也报名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