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二代狂飙日常[基建]_第619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19章 (第1/2页)

    她差点忘了这事。

    确实让人先去军事学院学习,然后再去边陲改造比较好。

    说到这里,霍瑾瑜又想起另外一件事,“谢少虞,你觉得现在朝堂上文臣武将相处如何?”

    谢少虞:“还算平和。陛下难道又想对朝政进行改革?”

    霍瑾瑜从旁抓起一柄折扇,上面是曾太傅给她提的字,一个大大的“和”字。

    古往今来,朝堂之上,文臣武将若说是其乐融融,基本很少,一般开国的时候,大多是武将势大,等到中期、没有战事的时候,就开始压制武将的势力。

    朝堂之上混杂着各种利益、权利、摩擦,每个人的追求和信念都不一样,别说文武之间,就是不同衙门之间也是不同,就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个司法部门之间,平时也是互相看不顺眼。

    霍瑾瑜缓缓摇了摇扇子,“文臣武将之间,朕也不求他们能和谐相处,互不干涉最好。”

    霍瑾瑜抽出她之前写的折子,递给谢少虞。

    ——军政分离,就是她的下一步。

    而且将之定位国策红线,在军政分离的情况下,武将打仗护国,文官治国,谁也被干涉谁,各司其职。

    至于军权,自然由她这个皇帝抓住。

    谢少虞浏览了一番,缓缓点头,“陛下的主意是好的,但是具体如何实施,尤其在许多地方情况复杂,比如云贵地区、新疆、安南等地区,这些地方军权基本上与地方权力混杂一起。”

    霍瑾瑜笑了笑,“这也是朕实行军政分离的一方面原因。”

    实行军政分离,文武在自己的体系圈子里互动,谁也不干涉对方。

    有些时候,对权力的越界会让人沉溺,在此之前,她还是要定下一道高压红线。

    ……

    八月底,《大景朝报》刊登了关于“军政分离”的政策,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个消息恐怕还不如报纸上角落的逸闻或者小广告来的有趣,但是对于许多士绅勋贵阶层,尤其武勋阶层,这可是一个大好消息。

    比如得知消息时,忠勇侯正在拿着大棒子揍他的二孙子,知道后,就将棍棒扔了,看着报纸止不住大笑,“陛下英明!”

    军政分离后,他们这些武将除了陛下谁的话也不用听,不用整日担心被那群文官揪小辫子。

    即使有将士犯了罪,也是要给兵部军事法庭审理,文官那边不能掺和。

    乐完以后,凉风一吹,他缓过神自己还在揍孙子。

    想到此,忠勇侯目光一凛,自从贾拓的事情发生后,他就变了法子,讲究“棍棒底下出孝子”。

    教不会,他不信用打的还改不了。

    对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