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节 (第2/4页)
度大变,他拍了拍胸脯:“三郎你放心,只要是与舍利子相关的,柳令监一定会不遗余力的,莫说是几座破庙的梁木,就算是百济先王的陵墓也可以都挖了!” “那倒也不必!”王文佐哭笑不得,这些寺院早已被拆毁了,自己不过是用材料造船,百济的王族可还都在长安洛阳好好的,天子也加封了官爵,自己如果把人家祖坟刨了,一状告到天子面前,绝对是死路一条。 送走了柳安,王文佐来到堤坝旁,开始查看手下安装水力锯木机。确认一切都准备停当,王文佐点了点头,示意手下扳动机关,只见在水流的冲击下,水轮开始缓慢的转动,固定好木料的工作台开始缓慢的向前移动,当木料接触到上下往复运动的锯条,发出尖锐的声响,细碎的木屑四处飞溅,木料仿佛豆腐一样被沿着事先弹好的墨线切开,旁观的百济人发出一片片惊呼声。 王文佐暗自吐出一口长气,这种水力锯的设想是他在穿越前在某视频网站上看到的,据说是按照达芬奇手稿改进而得,原理大体来说就是利用可控制的水流冲击木轮,通过木轮的转动带动锯条的上下往复运动。 这种机械的关键点有二:一必须确保水流速度和流量的稳定;其二、通过齿轮的传动来完成变速,这样就无需人力推动木材,只需将木材放置在车床上,固定完毕,就可以实现全自动锯木。 这样即保证了安全,又避免了工人送料过快而让锯条过热折断。为此王文佐特地通过修建水坝来实现了稳定的水源,然后修建多条排水渠,通过闸门的开关来实现多台水力机械同时开工,其工作效率将远超一两台水力锯。 第82章 船坞 “很好,先试工一天吧!”王文佐对一旁的柳平吉道:“要注意给锯条降温,防止其过热,其他人不要凑近,免得发生事故伤人,都记住了吗?” “都记住了,请参军放心!”柳平吉目不转睛的盯着自动锯木机,他完全没想到自己和父亲原本用来铸造佛像、香炉的手艺,居然还能用在这些机械上,相比起那些或庄严、或优雅、或威武的神佛塑像,那些奇怪的齿轮、扳机、连杆似乎要有趣多了,也有用多了。 王文佐看柳平吉那副魂不守舍的样子,还是不放心:“桑丘,你派两个士兵站在锯木机边上,除了工人不许有旁人走近,否则一律赶出去!” 将这边安排停当了,王文佐赶忙往船坞那边去了,相比起上头交给的制造弩炮的任务,其实王文佐更在乎的是造船。 原因很简单,弩炮只能用来杀人,而海船能做的可就多了:贸易、捕鲸、劫掠、逃难乃至殖民,不管自己的官职有多高,爵位有多重,也只是人臣,而每个船长在自己的甲板上都是国王。 “都准备好了吗?”王文佐沉声问道。 “已经好了,您请看!”监工袁飞伸出右手,指向岸边的船坞。 百济人是精于航海的民族,国都也不乏造船的工匠,但他们当时还不懂得在船坞中建造船只。通常他们在岸边架起支架,在上面建造船只,待到船只建好后,在地面铺上稀泥,然后用人力将船拖入水中。 但这有两个麻烦:1、假如潮水上涨,很可能会把建造到一半的船冲走;2、只能建造平底船,而无法建造太大的尖底海船,否则在拖曳入水时会倾倒,或者陷入稀泥中。 而船坞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最原始的船坞是一个靠近水边的深坑,人们在坑中建造船舶,待到船造好后,将靠近水边的那段土墙拆除,水涌入坑中,船自然漂浮起来,再将其拖入水中即可。 王文佐建造的这个船坞要先进多了,先在河岸便找一小段凹陷的河岸,然后修建土堤将其与河隔绝,只留下供船只进出的闸门,最后将内部的水排干,船坞便造好了,约莫有三十五米长,十二米宽,五米深。 为了搬运材料方便,在船坞四周还竖起了十余根吊杆,王文佐仔细检查了一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