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0节 (第2/4页)
而上。 “三郎你起的好早呀!” 身后传来金仁问的声音,王文佐赶忙转过身,躬身行礼:“可能是船上晃得太利害了,睡得不太踏实,早早的就醒了!” “和我一样!”金仁问托住王文佐的手肘,将其拉到栏杆旁:“其实我们这种打惯了仗的,在马背、草垫、柴捆上反倒睡得踏实,反倒是安安稳稳的锦榻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了。我在长安若是睡不着,便半夜三更让童仆拉辆驴车出来,自己躺在驴车上,让他赶着驴车在坊里跑两圈,吱呀吱呀的很快睡着了!” “这厮怎么养成了这个怪癖?”王文佐暗自腹诽,面上却笑道:“下官倒了没到这种地步!” 金仁问笑了笑,趴在栏杆上:“三郎,你看这大河南北的景色何等壮阔,果然是中华上国,非百济、新罗等国可比呀!” 第274章 邙山 王文佐正想应和两句,金仁问突然向指向大河南岸一条绵延的山峦问道:“你知道那是何处吗?” “不知!”王文佐摇了摇头。 “那便是邙山,此山之后便是洛阳城!”金仁问笑道:“看到这座山,我们距离河阳河桥就不远了!” “哦!”王文佐有些茫然的应了一声,显然他对金仁问口中所说的邙山、洛阳城、河阳河桥并不清楚。金仁问看出了这点,笑道:“三郎你以前没有来过洛阳?” “倒是来过……”王文佐说到这里便顿住了,他当初来洛阳乃是穿越之前,上千年的时间早已将当地地形地貌完全改变,现在哪里还认得出来。 “哦,那想必是从伊阙或者虎牢方向来洛阳的!”金仁问显然谈性正浓,这时定惠和伊吉连博德也出船舱了,金仁问指了指南岸的邙山,又向上游方向的河面指了指:“一百多年前,这里就曾经爆发过一次著名大战。东魏的贺六浑就是统领大军从晋阳南下,从河阳河桥渡河,与邙山列阵,大破西魏宇文黑獭。明日我们从河桥渡河后,路过邙山时停一会儿,看看当初高王是怎么击败宇文黑獭的!” “高王?宇文黑獭?”定惠和伊吉连博德听到这两个名字,也饶有兴致的过来发问,金仁问也耐心解释,王文佐站在一旁,看着一个新罗人在向两个倭人讲解一百多年前东西魏的大战,突然有种非常荒谬的感觉,也许眼前这三人比自己还距离唐人更接近些。 “金总管,你是说这场大战两军都有十万之众?”定惠问道。 “依照唐人史书记载,东军仅仅贺六浑麾下的并州军便有十万之众,西军具体兵力不详细,不过相差应该不大,否则宇文黑獭也不敢主动迎战,而且战后东军一共斩首六万!” “那两军加起来岂不是有二十万大军?”伊吉连博德咋舌道:“大唐果然是大国呀,即便分为东西二国,也能都拿出这么多军队来!” “不,不!”金仁问赶忙解释道:“当时一共有三个国家,交战的只是其中两国,还有一国未曾参战!” “那岂不是说当时三国的军队加起来有三十万?”伊吉连博德问道。 “不,应该还要多不少,毕竟东魏和西魏都要留下足够的军队来防备南梁和北方的蛮族,当时三国的军队加起来应该超过百万了!” “百万?当真是难以想象的大国呀!”伊吉连博德感叹道。 “金总管!”定惠却表现颇为冷静:“一场有二十万人参加的大战,听起来有些难以相信!贫僧倒不是怀疑您,不过那场大战也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了,您也只是从唐人的书本上看到的!” “禅师的意思是?” “会不会是唐人的史书有所夸大呢?”定惠笑道:“毕竟夸大军队的数量来炫耀武功,恐吓敌人,这在兵法上也是常用的手段吧?” “哦?想不到定惠禅师居然也懂得兵法?”金仁问眼睛一亮。 “不敢!”定惠笑道:“不过贫僧在长安曾经读过《孙子》,其中就有……“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那么若是兵多便故意装出兵少,兵少便故意装出兵多的样子岂不是兵法中常用的手段吗?” “哈哈哈!”金仁问笑了两声,向一旁的伊吉连博德问道:“你以为呢?” “在下所见与吾友相同!”伊吉连博德答道:“在下是这么想的,十万大军若是列成战阵,以五列阵、一步一人算来,这十万人列阵岂不是有二三十里长?如此长的战阵,鼓号旗帜都无法听闻,主帅根本无法指挥,两军如何交战?” “那三郎呢?”金仁问的目光转到了王文佐身上。 “末将倒是以为这个数字也许会有一两万人的出入,但相差不会太大!”王文佐回答的颇为果断:“伊吉连博德所说的其实不是什么问题,若是在下没有记错,这场仗从黎明开打,到了日暮尚未结束,其中几次反复,最后东军虽然取胜,但也损失极大,无力乘胜追击。任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