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铁衣曲_第9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5节 (第3/4页)

,反问道。

    “自然是大隋!”

    “可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而不胜,反倒身死国灭。这又是为何呢?”

    李治笑了起来:“自然是杨广不恤民力,妄动干戈,置百姓于水火,最后逼得九鼎倾覆,你是想劝寡人不要急着用兵高句丽?”

    “陛下,微臣乃是生于王侯之家,自幼便是锦衣玉食,立于万人之上。来长安后,又蒙陛下厚爱,封为从三品的高官,出外则为一路之总管,服轻裘,乘肥马,像微臣这等人即便再怎么通晓军事,对于士卒百姓的疾苦知道的还是不够的!而从前朝算起,中原与高句丽的战事已经持续了数十年,若说敌我形势、虚实强弱,陛下其实都已经很清楚了,也无需微臣在这里多嘴,而陛下想问的其实就一件事情:百济的将士、百姓现在情况如何了,要多长时间才能支撑战事,而这恰恰是微臣不擅长的。”

    金仁问这番话说的李治连连点头,正如他自己说的,金仁问出娘胎里出来就是新罗国的顶级大贵族,成年后又派到长安来宿卫天子,二十出头就是从三品的高阶武官,出外领兵就是一路总管,就是一般的大唐宗室也没这种待遇。这种特殊身份决定了他肯定习惯了锦衣玉食,哪怕是军事才能再出色,也不可能像起身与行伍的将领那样与士卒同甘共苦。这点所有人都知道,也没人觉得有啥不对。

    “这么说来,他对百济的情况很了解啦?”李治指着王文佐问道。

    “不错!”金仁问道:“王参军出身行伍,身历百战,积功至今,于百济、倭人、高句丽都交过手,还生擒过泉渊男生,以微臣看来,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回答您的问题了。”

    “哦?泉渊男生也是你生擒的?”李治惊讶的看了一眼王文佐。

    “回禀陛下,是微臣侥幸!”

    “侥幸?”李治笑道:“是怎么侥幸,你说来听听!”

    “臣遵旨!”王文佐稍稍回忆,便沉声道:“当时微臣奉苏大总管之命向平壤运粮,抵达平壤之后围攻高句丽人一处城寨,破寨后在尸体中发现一名皂衣使者。微臣从俘虏口中得知,这名皂衣使者乃是泉盖男生的随从,泉盖男生本人出外巡视,被我军围在一处堡寨中,这使者是回城求援的。于是微臣就领兵半路设伏,侥幸将此人生擒!”

    第291章 三年

    “机敏,果决,不错,不错,果然是难得的人材!”李治满意的点了点头:“那你觉得何时可以进攻高句丽?”

    “回禀陛下,辽东那边臣不清楚,百济这边至少要三年休养生息,才能出兵!”

    “三年!”李治脸上看不出喜怒来:“你觉得要这么长时间?”

    “是的!”王文佐回答的十分笃定,在这个问题上整个熊津都督府上层是有共识的,即便是天子也不可能完全无视熊津都督府的意见,再说有金仁问在旁边,王文佐也不用担心会惹恼李治。

    “说说缘由!”

    “从显庆五年算起,百济叛乱一共打了三年,丁壮妇孺死伤无数不提,公私仓储基本都空了。叛军围城之时,泗沘城中一只老鼠可以卖五六十枚rou好。俗话说三年耕有一年蓄,若想对高句丽用兵,哪怕熊津都督府只需有牵制之效,也至少要有一年的存粮吧?”

    “泗沘城中一只老鼠可以卖五六十枚rou好?”李治听到这里,不由得叹了口气:“那王爱卿你当时也在城中吗?”

    “微臣当时领兵在外,不在城中,这是听一个同乡说的!”

    “嗯!”李治点了点头,神色凝重了不少:“王爱卿的意思寡人明白了,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微臣以为要先出兵高句丽,必须先解除后顾之忧!”

    “哦,后顾之忧?”李治问道:“什么后顾之忧,百济之乱不是已经平息了?”

    “陛下,百济战乱的确已经平息了,但扶余丰璋兄弟尚在,他们逃往倭国时同行的尚有万余人,只要他们兄弟一日不除,百济便一日不解后顾之忧!”

    “扶余丰璋兄弟的确是件麻烦!”李治眉头微皱,他看了看金仁问,金仁问微微点头,天子微微点头:“不过若想出兵倭国,只怕大唐也是力所不逮。”

    “陛下,处置扶余丰璋兄弟,无需出兵倭国!”王文佐道:“只需要一介使臣,就能让倭国将二贼首级献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