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0节 (第2/2页)
之才!” 文天祥无奈一叹。 是他不想么,是早些时候,于谦还没穿过来啊。 邓剡也知道木已成舟,转瞬神色怅然,也只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这几句话皆以眼神交流,且只在须臾间完成。 旁人根本无法察觉此地发生了什么。 于谦:“……” 好羡慕。 什么时候他和先生也能有这般默契啊。 张弘范强行将文天祥按在了上座,让他聆听大元将士们的欢歌,实属杀人还要诛心。 于谦担忧地望着先生,先生回了他一个“无事,且安”的眼神。 他只好来到一个视野不错的角落里,一边看着先生,一边吃瓜。 字面意义上的吃瓜。 “这瓜果甚是鲜美”,见邓剡也来到了这边,于谦抬手给他递了一片瓜,“光荐,你来了。” 邓剡慢吞吞地啃了两口瓜:“叫什么「光荐」,没大没小,你应该叫我一声师伯。” 毕竟他和文天祥是白鹭洲书院的同窗,于谦既然称呼文天祥为先生,难道不是他的小师侄么? 于谦微笑:“光荐。” “不不不”,邓剡坚持不懈,“快叫师伯。” 于谦继续微笑:“光荐。” 邓剡深吸一口气,极力引诱道:“别叫光荐,你叫我一声师伯,我送你个见面礼怎样。” 于谦岿然不动:“光荐。” “……” 邓剡与他对视半晌,见他毫无退让的意思,不禁郁闷至极:“为什么你称呼文山是「先生」,到我这里就变成了光荐?” 于谦语气十分坚决:“先生就是先生,青史浩荡,千秋万古,也不过只此一人。” 邓剡被这一句话震住了,许久才道:“……小师侄,你的想法很危险啊,文山他知道吗。” 于谦思考了一会:“可能知道吧。” 见邓剡满头问号,他补充说明道:“自从见到先生,我每天都要赞美他很多回,可能说过了这句话,也可能没有,我记不清了。” 邓剡顿时绝倒。 你们俩是一个真敢说,一个真敢听。 下一刻,他诚恳地拉住于谦的手,使劲晃了晃。 “你究竟准备了多少类似的夸夸名句,能不能分享一下,我确实很需要!其实我以前也很擅长夸人的,但最近有个小朋友天天缠着我,我的夸夸底蕴已经快被他搬空了。” 于谦摆出了一副“不与尔等同流合污”的表情,冷漠道:“你找错人了,我不擅长夸人,我从来都是实话实说。” 邓剡:“……” 实话实说你都能「千古只此一人」,真要让你夸他,你还不得上天! 他不禁好奇,自家好友究竟是从哪儿挖来的这个绝世宝藏:“你家乡在何处?” 于谦:“浙江钱塘。” 邓剡若有所思:“我和文山有一个共同的故友,也是钱塘人。” 于谦想起一人:“汪元量?” 邓剡惊讶更甚:“原来你们认识。” 于谦摇头:“算不上认识,我小时候拜过他的墓碑,离故宅不远。” 邓剡无语:“人家现在分明还活得好好的!” 于谦:“没关系,他以后总会死的。” 邓剡:??? 于谦也意识到了此话有歧义,当即描补道:“我是说,他在未来死了,事情是这样的——” 汪元量,号水云,钱塘人。 原本是南宋的宫廷琴师,国灭之日,掳陷于元营,曾多次前往囚牢中探望文天祥。 后因不愿仕元,孑然一身放归江南,终老河山。 他给后人留下的形象,永远是素淡而寂寞的。 似那一截故国江边湘妃泣血的竹,空染了血泪斑斑,守着早已老去的江南烟水,寥落地弹着一曲潇湘水云,直到岁华尽灭,人事全非。 既然已经说了汪水云的故事,于谦索性也不再藏着掖着,将自己的来历,和未来建康驿出逃的计划,都告诉了邓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