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6节 (第2/3页)
完全照做就好。 在经历了无数昏天黑地、繁忙紧张的cao作之后,他们的进展是惊人的,舰队看起来已经是像模像样了。 郑成功一向信奉的是,“在实践中查漏补缺,通过实战不断进步”,当即就命令各军队带着新式武器,向四面八方进发。 先是打下一些有主的小岛,扫平得很顺利,后来,又瞄准了一个有着较高开化程度的国家,占城。 前大宋丞相陈宜中不想在崖山殉国,曾一路逃到占城这里,此人品德败坏,私心自用,早在临安时,就曾屡次暗害中伤陆秀夫。 如非张世杰竭力相护,阻挡陈宜中,陆秀夫已不知葬身埋骨于何处了。 当然,陈宜中现在已经死了,也省了郑成功派人将他再杀一遍。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些大事。 那就是蒙元大将阿里海牙,正派大军讨伐占城。 由于陆秀夫等人都在蒙元那边挂上了名号,人尽皆知,而小一辈的人却还没有。 所以,最终确定就是由苏刘义的长子苏景瞻,带着装备精良的新宋军团,前往占城支援当地人民抗战,打击蒙古。 而次子苏景由,则作为新任兵部尚书兼吕宋岛全权指挥使,就留在了吕宋这边,负责镇守巡逻,顺便看看需不需要在合适的时候支援一波自家兄长。 在出发前,郑成功再三耳提面命,此次出征,只能打出“新”的旗号,而不能展示任何与“宋”相关的旗号。 包括张世杰在内的所有人都不明白:“为何不能打出宋的旗号?让蒙古人知道我们还没有毁灭,这样不好吗?陆上的宋人也会心生希望,跨海过来投奔我们。” 郑成功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们:“万万不可。” “在我们拥有和蒙元正面抗衡的实力之前,绝对不能和陆上的普通百姓接触。” 张世杰不悦道:“那些都是我们的同胞,难道就弃之不管了?” 郑成功缓缓闭目,充满了沉痛之色,长叹一声道:“他们唯有什么都不知道,暂时才能保得安全,否则——” “只会演变成又一场「迁海」而已!” 迁海,这是后世数以百万计的黎民苍生,所经历的灾难与血泪惨痛。 也将成为郑成功一生都难以释怀的悲恸。 尽管在南明永历位面,迁海令尚未发生,但根据之前郑成功入场参赛时,所看到的天幕介绍,他已经可以推断出那是怎样一场可怖的事件。 更甚于江阴八十一日,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东南沿海的人民一向欢迎郑成功军队。 每次郑成功与清兵作战,他们都在箪食壶浆相迎,许多时候郑军缺粮,完全就是沿海百姓这么一小壶、一小斗凑出来的。 后来,顺治和康熙为了切断百姓对郑成功的援助,下令沿海百姓内迁百里,手段极其残酷暴烈,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大屠杀,死者尸骸相枕,不计其数。 郑成功毫不怀疑,一旦江南百姓知道海外有宋,一定会来投奔他们,到时候,忽必烈恐怕也会下达同样的迁海命令。 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 所以,即便是那些留在大陆上的渔民们,东奔西走,所联络的也是散落在民间,本就有意抗元的各路义士豪杰、遗民士绅们,而非普通百姓。 张世杰沉默了许久,压不住满腔怒火:“……竟会如此,这些蛮子当真是畜生!” 就这样,苏景瞻打着“新”的旗号,前往占城助战,利用火力优势,特别是船头的万斤大炮,将阿里海牙大军打得狼狈不堪,只能仓皇败走。 占城人民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