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2节 (第3/3页)
想要拉刘启下水之人暗中串联,引导,有太子党,那就有反太子的人,这才是政治的自然之理。 无数的奏章淹没了长乐宫,若是如今还是使用竹简恐怕就连刘恒的容身之地都没有了。 这些奏章之中没有人提出要废太子,但是全部都是请求皇帝严惩,这么多的臣子一起上书,太子的根基已经彻底毁灭,不可能再上位登基了,除非刘恒将满朝文武都清除掉,但与其那样做,还不如直接换掉太子。 刘恒执政以来第一次见到如此悲愤的情绪,虽然他有一丁点的暗示,但还是让他都感到震惊,对洛景说道:“天下汹汹,这是朕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宛如大河滔滔,泰山巍巍,实在不是人力所能阻挡的。” 洛景闻言立刻朗声道:“陛下,臣要为此事向您恭贺啊! 世上先有圣明的君主,才有贤能的臣子,若是没有圣明的君主,即便是文宣二公那样的贤臣,遇到幽厉那样的君主,也没有建功立业的可能。 昔年厉太子在镐京城不得人心,竟然抓走了所有说他坏话的国人,他防备国人的言语,甚至要超过山川河流的崩毁了,于是国人摧毁了他残暴的统治。 如今大臣们敢于对您谏言,甚至敢于对皇太子指出过错,这难道不是因为知道您是圣明的君主才如此做的吗? 臣正是因此而对您祝贺啊,您的治下有无数贤能的臣子,在您的领导之下,于是创造了现在的功业,未来还会创建更大的功业。 圣王的功绩就因此而得到了。” 刘恒收拾心情,愈发明白洛文王所说的这世间越是波诡云翳,皇帝持身就越是要正是什么道理。 刘恒深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阿景,你来拟旨吧,召梁王回京。” 轰! 随着刘恒这句话说出,整间大殿都寂静了下来,即便是那些宫娥和宦者都直接低下了头,所有人都明白这句话之中的意味。 梁王刘彻! 皇太子启一母同胞的弟弟,当初为了稳固皇太子启的地位,直接让他出长安就藩,守卫荥阳防线。 如果要废掉刘启的皇太子之位,那么替代他的人选,梁王刘彻应该是极其靠前的,毕竟是无可争议的嫡次子。 除非刘恒愿意生出波澜,去选择那些更受到他宠爱的儿子。 洛景对谁当皇帝是无所谓的,当即躬身道:“遵命,陛下。” …… 长乐宫的皇后殿中。 皇后满脸恨铁不成钢的望着自己眼前的刘启,哀叹道:“你本就不受陛下的喜爱,如今还做出这种事情,这让我如何帮你啊。” 刘启满脸泪痕泣声道:“母后,孩儿知错了,父皇不愿意见到孩儿,多番求见都被拒之门外,如今孩儿能够依靠的只剩下您了。如果就连您都不愿意为孩儿说话,孩子的太子之位定然是保不住的,到那时恐怕您和我的母子之情,只能来生再续了。” 说完又是几声哀泣,皇后闻言心中咯噔一下,她虽然更喜欢小儿子梁王,甚至更想让梁王做太子,乃至于未来的皇帝。 但是对刘启并不是没有感情,若是梁王做皇帝的代价是刘启死亡的话,那还是刘启做皇帝好了。 如今听到刘启这一番话,皇后当即就有一些迟疑,想着要到长乐宫和皇帝为太子求情一番。 然后一个她万万意想不到的人来到她的殿中,是未央宫侍候太后张嫣的宫人,向她传来了太后的旨意,或者说是一道告诫:“皇后品德良淑,行事一向以国家社稷为重,赐予你九枚美玉,表彰你的贤惠。” 皇后闻言脸色顿时变得煞白,明白了这是不允许自己前去找皇帝求情,要以国家社稷为重,以太子之位为轻。 这轻飘飘的一道旨意,却直接将皇后所有的思绪都击垮了,在以孝治天下的大汉朝,太后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了,几乎能够和皇帝称得上二君并立。 洛新对刘恒最大的恩情就是完整的归还了皇帝的权力,没有让太后摄政,临终之前还让张嫣放弃了干扰刘恒执政。 所以张嫣不像是吕雉那样掌握帝国的最高权力,说一不二,就连皇帝也要俯首。 但这绝不代表张嫣就没有能力和权力,她是太后,依旧占据在宗法、国法以及社会道德的最顶端。 刘启当场呆滞在原地,没想到事情竟然会到达现在这种地步,不过是一个诸侯王太子而已,就连太后都直接发声了,因为心中实在是过于绝望,甚至就连更悲伤的表情都做不出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