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节 (第1/3页)
何明耀哪怕把孩子过继出去了,也没有彻底放弃了他,一开始经常回来探望,孩子三岁后,每年都会接过去小住一段时间。 在何家宝五岁那年秋天,村里特别忙,何明耀又把孩子接走了。 等到粮食收进来,张幺娘去接孩子时,才得知何家宝已经在镇上的老童生那里启蒙,且老童生还不止一次夸他聪明,说他是块读书的料。 张幺娘是个老实的,不知道怎么说的,反正没能把何家宝接回来,从那之后夫妻俩辛辛苦苦赚的钱都送去镇上供他读书。 何家宝确实聪明,十五岁考中了童生,准备搬去城里跟着秀才读两年参加县试。 为了供他读书,家里节衣缩食,甚至还借了不少钱。如今张口就要去城里,说得好不轻巧? 外人都说何明远有福气,以后能做秀才的爹,他自己却苦不堪言,当即就拒绝了送儿子读书。 可根本拦不住,何家宝还是走了,何母做主问村里人借了十两银子给他带着……说好了让何明远夫妻二人还。 “雨停了,回家!一天就知道睡,跟头猪似的。” 顾秋实睁开眼睛,看向说话的何母,刚才就是她说招财喜欢喊苦来着。 村里的姑娘都过得很苦,何家姐妹几人要供养一个读书人过得更差,干的活也更多。甚至为了给供养何家宝,大女儿何巧儿都已经十八岁了还没嫁人。 记得何家宝提出要去城里读书那天就是下了一场大雨,何明远狼狈地回到家里,湿衣还没换下,就得知了这个“好”消息……就是今天。 何母对上儿子的眼神,吼道:“还不赶紧继续干活,瞪着我做甚,是想在这里赖一天吗?” 顾秋实的脾气,本来该拽着招财直接下山的,想到什么,起身往地里走。 上辈子祖孙三人衣衫湿透,何明远提出让女儿回家换湿衣,被骂了一顿。不过,兴许是何母骂得兴起没注意脚下,给摔了一跤……祖孙三人往家走,这才遇上了回来商量要去城里读书的何家宝。 何母跟在后头骂骂咧咧:“一天天的就想偷懒,长辈都没歇,你专门想歇着,地里的草能自己不见么?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家里到处都要钱,你们还想方设法不干活,老娘这一把老骨头早晚要累死在地里……” 顾秋实不以为然,村里人为何喜欢男娃,其实是有原因的,地里的活不管是犁地还是往家搬粮食,确实是男人比较得力。何母一把年纪,还不如张幺娘做得多,其实她还是家里最会喊苦的那个人。 他还没走多远,听得身后惨叫一声。他回头,就看到了何母顺着草坡往下滑,转瞬已经掉入了路旁的野水坑中,这一回真的全身都湿透了,头发丝都没有干的。 那坑是专门挖出来存水浇地的,好在不深,何母挣扎了一番,顾秋实赶下去时,她已经爬出来坐在地上破口大骂。 顾秋实叹气:“我就说回家吧,你还不干,可见回家是天意。” 何母:“……” “混账东西,只知道在那里说风凉话。还不赶紧来扶我一把。” 顾秋实不紧不慢,招财却怕极了,慌慌张张上前拉人。 何母被扶起,却没有一句感激,呵斥道:“要不是你们磨磨蹭蹭留到最后,老娘怎么会摔?败德行的玩意儿,老娘摊上你们,简直是倒了血霉。” 招财面色不变,只注意脚下,对这样的斥骂习以为常。 顾秋实可不惯她这个毛病:“你还是省点精力好好走路,别又摔下去了。怪这个怪那个,其实就是你老眼昏花看不清!” 何母惊讶地回头看他,不可置信地问:“你说我老?” 顾秋实点头,确实老了啊! 第029章 老实人 二 顾秋实这一点头, 老太太更气,反手抓了一把泥扔了过来。 这脾气,忒暴躁了。 顾秋实往边上让了一步, 恰巧避开,何母勃然大怒:“还敢躲,你个不孝子,想气死我是不是?” 这天下是讲王法的, 可村里离镇上挺远,离县城更远,坐马车都得四五天, 要是牛车就更远。因此, 村里的规矩比律法还好使。比如,不孝子会被所有人唾弃,被所有人孤立。 “你可真是亲娘, 生怕我过得太好了,居然这样骂我。” 被儿子指责, 何母气得浑身都在抖, 加上她隐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