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4节 (第1/2页)
在外观望许久的万霞端着果茶进来,并告知:“曾大人来了。” 曾大人?时不虞起身将信收进后边柜子里,边往外走边道:“这时候来估计和笔帽里的东西有关。” 万霞给姑娘披上披风,没告诉姑娘曾大人来了有一会了。 先行过来作陪的言则也向曾正求恳:“公子派人送了信回来,姑娘那边会稍作耽搁,请大人勿怪姑娘怠慢。” 曾正闻言心下了然,传令官还未出宫,这边同时收到了信,可见回来的不止一人,要问话也是正常,遂点头。 约末两盏茶的功夫,时不虞到了。 “劳曾大人久等。”时不虞客气了一句,解了披风给阿姑,笑着落坐。 “是我来得突然了。”曾正回了话,立刻又道:“今日前来是为笔帽里的东西。” “大人查到了?” “不确定,姑娘看看。”曾正拿出一个纸包递给管事。 言则接了送到姑娘面前打开。 “东西被血浸过,不好辨认。仵作想了些办法处理,又请了大夫辨别,倒也认出来了几味药材,可他们也都说认得不全,只说那些药的药效互有冲突,放在一个方子上邪性得很。和宫里有关,还邪性,往这个方向去想,我有了些猜测。” 时不虞看着那颜色带灰的粉末若有所思的点头:“曾大人的意思是,宫里那些见不得人的手段?” “没错。” 微一沉吟,时不虞回头吩咐:“让宜生来一趟。” “是。” “大人稍等,我让人来辨一辨。” 曾正点头,转而又说起另一桩事:“我打算明日离京。” 在她面前说,那就是与她有关了,时不虞问:“去哪里?” “兴义县。八十二年前那桩旧案发生的地方。”曾正看向对面的姑娘:“姑娘之前问,二十年前的尸首,是否可以从骨头和尸水留下的痕迹中检出剧毒,我无法确定的说一定能。所以我打算去兴义县开棺查验,看看八九十年前的尸首情况如何,到时我就能给姑娘一个确切的答案了。” 这个年纪,这个天气,并且还是年关…… 时不虞起身行了个万福礼:“计安不在,我代他向大人道谢。” 曾正忙起身回礼:“姑娘不必如此,我这点本事若能帮上姑娘,帮上安皇子,那再好不过。” 两人再次落座,时不虞道:“这个事也不这么着急,只有二十天过年了,大人可在家里过了年,等天气回暖一些再去不迟。” 曾正摇摇头:“姑娘走一步看十步,设的局环环相扣,要是在这件事上有个准信,姑娘会更好布局。而且,这个时机也正好。过年时节,走亲访友,出现生面孔也不会引人怀疑。” 确实如此。 时不虞轻轻点头,村子里多是一村一姓,非常防备外人。就像江家湾,基本全村都姓江,家家攀亲带故,互相之间都相识,生面孔进村就被盯住了。 过年走亲戚,确实是个好时机。 只是:“寒冬腊月,您的身体……” “多谢姑娘挂心。”曾正拱了拱手:“在大理寺多年,为了破案常要去查找证据,翻山越岭,开棺挖土的事没少做,身体虽比不得武将,但也素来不错。” 时不虞稍一想:“我派两个身手好的人随大人前去。” 曾正应下,收下了这份关心。 这时宜生进来:“姑娘,您找我。” “你来辨辨这东西,笔帽里掏出来的。” 宜生走上前,轻轻闻了闻纸包里的东西,眉头微皱,道:“姑娘,我想拿到外边光线好的地方瞧瞧。” “去吧。” 宜生出门片刻便进来了:“那个宫殿里有几种粉末状的药,气味各有不同,这里的已经完全没气味了,我不能确定是不是。” 味道。 时不虞灵光一闪,问曾正:“大人记得那几味药材吗?” “记得。”曾正把六味药材的名字一一道来。 “言则,除了林大夫,手下还有大夫可用吗?” “有。林大夫的师弟就在家里。” “很好。”时不虞点头:“你把这几味药告诉他,让他去琢磨着配。宜生,你去帮忙闻。”时不虞有条不紊的安排:“言则,你记下这几味药,去告知丽妃娘娘。宫里那位姑娘以前是医女,她又是个有心人,说不定知道些什么。” “是。” 曾正起身:“姑娘事忙,我就不打扰了,明日一早我便离京。” “辛苦曾大人。” “应该的。” 两人行礼道别,时不虞回到红梅居,让那个传令兵进来回话。 开口的第一句,她问:“计安可有受伤?” “回姑娘,殿下只受了些皮rou伤,无大碍。” “那就好。”时不虞端果茶在手:“战报上说得简略,你详细和我说说这两城怎么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