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0节 (第3/3页)
侵蚀。 白明霁坐在院子里的石桌前,心不在焉,目光虚无地落在那颗榕树上,一月前被银枪凿出来的树洞隐约还有些痕迹。 金秋姑姑的话她听到了。 后来倒是应验了。 晏家遭难那日,府上的奴才跑得比主子还快,并非没有原因。 眼下她没心思理会这些,这个时辰,晏长陵怕是已经进宫了…… — 晏长陵天没亮便到了锦衣卫,沈康在里面守了一夜,见他来了,神色一松,禀报道:“主子料事如神,昨夜果然有动静。”转头让狱卒把人拖过来,是一名锦衣卫的侍卫,已经半死不活,“下半夜,他过来添灯,我便盯着了。”说着从胸前取出一个纸包,摊开后,里面是几枚银针,“银针上抹了毒,看来是一心想灭口了……” 晏长陵抬脚,脚尖勾起地上人的下颚,那人满嘴的血,不省人事。 用过了刑,舌头也咬断了。 已没什么可用之处。 收回脚与沈康道:“一并带上。” 天降亮,晏长陵便押着赵缜进宫,没骑马,与赵缜坐在了同一辆马车内。 俩人该说的已经说了,不该说的就算杀了他赵缜,他也不会开口,晏长陵再没问他,也没看他,抱着胳膊闭目养神。 经过一夜,赵缜此时愈发狼狈,双手双脚戴着镣铐,脸色比昨日还要焦脆苍白,目光倒是几回落在晏长陵脸上,见其完全没有搭理自己的意思,便也明白两人之间的过去,无论是恩还是怨,在昨夜的谈话后已彻底结束。 不管他今日落在谁的手上,都是必死无疑。 头一回‘死’时,赵缜只觉得慌张茫然,恐惧,拼了命地从泥土里爬出来,这一回许是‘死’了那么多天,已经有了心里准备,知道谁都不会再放过他,格外地冷静。 实在太累了,也没了力气去挣扎。 一个将死之人,在尽着他最后的用处,充当他晏长陵的诱饵…… 赵缜笑了笑,“晏兄,永别了。” 晏长陵没出声。 先前队伍出发时,马车走得并不慢,但经过了繁华的长街,混杂的闹市,无人的暗巷,依旧风平浪静后,马车的速度便渐渐地慢了下来。 可再慢,还是安全地到达了皇宫。 皇帝不在寝宫,也不在御书房,太监禀报道:“太子殿下今日身子不适,早上起来呕了好几回,陛下刚去了东宫看望,世子爷瞧,是在这儿候着,还是奴才带您前去……” 没有钓到鱼,虽遗憾,但人已经带进来了,先解决一个是一个。 晏长陵去了东宫。 宫中的人都知道他与皇帝的感情非同寻常,皇帝自来对他不设防,到了太子的寝宫后,太监径直放人进去,“陛下正在里面,世子请吧。” 晏长陵来过东宫很多次,几乎每次都是皇帝带着他过来探望太子。 因先帝膝下无子的缘故,民间有人传出了龙椅断子绝孙的传言,虽为无稽之谈,皇帝也不信,可心里多少也有些害怕。 太子诞下来的头一日,皇帝便忍不住高兴,宣见了晏长陵。 晏长陵至今还记得,皇帝脸上的兴奋。 太子三岁时,皇帝便封了他为太子,之后更是时不时地拿出来在他跟前炫耀。 晏长陵知道太子就是他的命根子,今日害一场病,只怕也要了他半条命。 晏长陵进去后,便见皇帝守在太子的床前,堂堂帝王,坐在龙椅上时一句话便能判定一个人,甚至一家人的生死,此时却也有自己要护的人,俯下身轻言细语地去问:“太子如何了,哪里不舒服,同父皇讲。” “儿臣不孝,让父皇担心了。” 皇帝一笑,摸着他的头,“那你就赶紧好起来,别让父皇担心。” 突然一道女声从一旁传来,“有了这回教训,太子得记住了,以后可万万不能乱吃东西了,瞧把你父皇急得……” 晏长陵脚步一顿,没料到朱贵妃也在。 太子道:“儿臣倒觉得因祸得福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