眠春山_眠春山 第6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眠春山 第66节 (第2/3页)

发,温和的脸庞,气色红润。

    “婶,你可回来了,”姜青禾连忙放下手里的小蒜,站起来脸庞带笑。

    “可不是得回啊,俺都愁嘞,山里那么老些野菜都过了一茬,再不回来,今年一口都没得吃,”苗阿婆手扶着腰,哈哈笑。

    姜青禾也笑眯眯同她寒暄,苗阿婆说:“你这小蒜真香,俺教你咋做好吃。”

    不止小蒜,还有春天那么多的山野菜哩。

    第54章 小蒜和鸡蛋

    苗阿婆坐在靠背的椅子上, 掐掉小蒜发黄的尖,她笑着道:“像俺们住山里,年年吃小蒜,想吃口好的, 腌一腌浇点胡麻油, 放陈醋, 吃面时夹几筷子,那真是顶好了。”

    “懒得烧就煮几个洋芋,捣碎放拌了辣子的小蒜,两三碗下肚还能再吃些嘞。”

    她瞟着晾在竹竿上的干荠菜,簸箕里的苦头菜, 手指搓着小蒜底的圆头,她问, “婆婆丁采了没, 别瞧它苦, 这菜能清热散火。在山里俺家老头挖它的根, 晒干泡茶能去热毒。”

    “要采些的, 你不吃就去薅叶子,晒干先放着, 要是舌头嘴里生了疮, 泡点喝几天就消了。不过婆婆丁性寒, 可不能多喝, 多喝伤身。”

    姜青禾捏着一把小蒜放进筐内, 她摇摇头,“要不是婶你说, 我哪晓得。”

    “那槐花、榆钱、枸杞头、灰条菜也没摘吧,”苗阿婆照旧是脸上带笑的, “刚好俺也没摘,做个伴。”

    “那感情好,”姜青禾侧过去甩甩手上的水,弯腰拿起洗好的小蒜,她说:“婶,今天晌午在我这吃。”

    “恁要是不来,我就送恁家去。”

    顺道瞅了眼不远处的小院,没瞧到其他人,只有李郎中在门口搭了几条长凳,搬了簸箕晒药材。

    苗阿婆笑出声,“成啊,俺昨晚来的,那冰锅冷灶的,正愁吃啥哩。”

    老太太伸手搭了把旁边的椅子站起来,拦住姜青禾扶她的手,抖抖身上的碎屑,“老久没来了,你这新屋起的俺都不晓得,带俺婆子瞅几眼。”

    “也没住多久,婆你小心点脚下。”

    苗阿婆上了台阶,走廊铺了木地板,没上漆,很古朴的棕色。

    她推开边上半掩的门,姜青禾跟在她后面探头,“这是放农具的。”

    “哎呦,你们这弄得可真立整阿,”苗阿婆本来想跨门槛,抬脚才发现没门槛,又从容走了进去。

    地上叠了各式的背篓、柳条筐、簸箕、圆笼等等,其他农具全都上了墙,苗阿婆眼神不好,凑近去细细地瞧了会儿。

    才知道是在墙上做了个一排的木钩子,又黏皮胶又钉钉子的,很牢固。苗阿婆背着手走远了些瞧,啥大锄头、小锄头全都钻了孔上墙,铁耙、榔捶、镰刀、铁叉、木叉等等排列有序。

    这些农具还干净,连点土都没有,想必是用了回来就顺手给洗了。

    “你们可真勤劲呐,”苗阿婆又瞧了瞧,发现屋里还有扇门,姜青禾上前去推开,解释道:“我男人不是木匠吗,这是他的木工房。”

    “嚯,这阔气,”苗阿婆叹了句。

    也不怪她这么说,木工房又阔又长,站在门边上都瞧不清对面窗户,四五米长的板材堆在墙边,都还有好大一截空的地方。

    第一眼就是空,哪怕堆了满满的木头,边上还有独轮车、架子车,甚至有几个大柜子,一格格摆着要给烟行的瓶子,大小高度都差不多。

    苗阿婆特意走到窗户边上,有长桌子横亘在前面,她过不去。就指指两边墙上挂着东西的板,很有兴趣地问,“闺女,这瞧着新奇,咋有那么多洞眼嘞?”

    “噢,那个叫洞洞板,钻子钻出来的,”姜青禾理了理桌子上的样稿,塞进桌子旁的抽屉里,边回着苗阿婆的话。

    这洞洞板徐祯做了挺久,一个个孔钻出来,钉在两边的木墙上,塞了木棍进去挂住。左边的板厚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