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帝二代狂飙日常(基建) 第237节 (第2/2页)
明去年那边骂的最狠。 谢少虞:“臣所言都是实话。” 江南富庶,一直赋税比较重,承担着全国过半军粮,这点也让江南士绅怨声载道,甚至以前,不仅税赋重,位于沿海的州府还经常遭到倭寇的袭击。 陛下登基后,鼓励海贸,对于倭寇那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现在连东夷岛都变成琉球岛,现在沿海很少见到倭寇。 许多年前,沿海的州府不仅要承担赋税,还要摊派抵抗倭寇的费用,现在这些也没了,日子过得轻松,去年的“一体纳粮纳税”虽说戳了不少士绅的心肺,但是陛下降低了农税比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降低了负担。 就是相对应的增加了商税和关税,让一些人出海做生意的人心疼不已,可是现下景朝国运正盛,南海水师的船舰一直在东海航行,让周遭鼠辈不敢妄动,少了许多风险。 霍瑾瑜摆摆手:“算了,不怨朕就行。” 谢少虞温声道:“可惜陛下忙于政事,不曾去其他地方看一下,就知道微臣说的没错。” 霍瑾瑜:“似乎之前朕似乎打算下江南一趟,奈何……” 说完她摇了摇头。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忙着新疆、安南的事情,也没有心思去江南了。 …… 谢少虞离开乾清宫时,恰巧撞上了洪公公。 “洪公公!”谢少虞拱手道。 虽然不认识洪公公,但是对方白发无须,身形略胖,而且身后还跟着喜乐公公,身份并不难猜。 喜乐小声道:“洪爷爷,这位是礼部尚书宋大人的徒弟谢侍郎。” “哦。是谢公的外孙?”洪公公闻言,不禁正色起来。 嗯,温文尔雅,风度翩翩。 谢少虞:“是。” 洪公公冲他点了点头,然后进了殿。 谢少虞看着他的背景,眸中闪过一丝疑惑。 …… 洪公公进殿,看到伏案批改奏折的霍瑾瑜,笑盈盈道:“老奴给陛下请安!陛下万岁万万岁!” 霍瑾瑜放下手中折子,“洪公公听到什么乐子了,看着这般开心。” 同时示意韩植将人扶起来。 洪公公起身,唇角笑容不变,感慨道:“刚刚老奴看到谢家子,不愧是谢公的外孙!” 若是平常,霍瑾瑜会觉得这是一句普通的赞赏,但是这个时间、这个场合从洪公公嘴里说出来,霍瑾瑜总觉得不对劲。 “洪公公,你太心急了。”霍瑾瑜扶额头疼道。 老人家的性子都这般急吗? 洪公公闻言,叹息道:“陛下,不是老奴催促,老奴这把年纪了,不知道还能活多久,许多事老奴替您做了,就能给您少许多麻烦,您现在的岁数正好可以孕育子嗣,就算不想立后纳妃,子嗣应该要解决。” 霍瑾瑜一头黑线。 立后纳妃! 她真是落伍了,还不如面前的老公公思想开放。 这话别不是老霍头说的吧。 霍瑾瑜嘴角抽抽,“那您慢慢挑,现下朝中的俊秀很多。” 等到八月徐於菟、廖修远回京,洪公公是不是又改变主意了? 听出霍瑾瑜话语里的揶揄,洪公公顿时头疼。 看出来陛下现在真是没心思。 等他改日去红螺山,和虢国公谈一下,让他劝着点。 …… 七月底,安南地区雨势渐缓,远山侯率军进入安南境内,兵分两路,稳扎稳打,到达鸡鸣关。 另外一路大军也保持这个节奏,谨防冒进。 两路大军很快到达谅山。 作为安南的最重要关隘,谅山地势险要,在景朝大军降临谅山时,胡氏父子终于暂时放下私仇,开始全力防守,修建要塞,动员全民参战。 当然这些举措没什么用,仅仅是一个昼夜,远山侯就将谅山拿下,眼看着景朝军队接下来就是一马平川,直入都城,胡氏父子慌忙逃窜。 谁知道远山侯直接鸣金收兵,又撤回了云南,并且给安南下了命令,让他们尽快交出斩杀景朝使者的幕后之人。 胡氏父子蒙了,难不成景朝军队这般动作就是为了给他们一个回马枪吗。 眼看着军队真的在云南就先安营扎寨,似乎真的在等安南给个说法,胡氏父子有开始斗了起来,不过此次安南国内还窜出了第三股势力,被胡氏父子推翻的陈氏旧臣,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一个陈氏血脉,挥舞着大旗要推翻胡氏父子,这样既能给景朝一个交代,又能恢复安南正统,不少安南百姓都支持了。 然后胡氏父子开始联手对付陈氏,又是一片血雨腥风。 听到消息后,远山侯嗤笑,“你看,这不是又冒出老鼠了!” 副将眼含钦佩,“将军英明!” 远山侯叹气,“不是我英明,是陛下提醒了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