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26节 (第1/3页)
随后,他又满意地看了司马相如一眼,笑得满面温和:“看来朕需要给你多派点事务了。” 猛然被两个大礼包砸中的司马相如一愣,随后立即拜下:“臣谢过陛下信任,必将竭尽所能,不负陛下重托!” 太极宫。 李世民看着殿中的臣子也是心情颇好,明君贤臣,方是兴盛之兆。 【这里其实就有一个矛盾,像蒙曼老师说的,李白以国士自许,唐玄宗却以文士待之,这二者之间是不可调和的。长此以往,李白自然落寞万分。 入京第二年,李白在院落里自酌自饮,或许是酒意使然,又或许是心中郁结,他乘兴写下了又一首名篇——《月下独酌》。】 曹cao眼睛微瞪:“他怎么还有?!” 这李白怎么有那么多传世名篇啊! 谢灵运望着水镜,见识过《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惝恍,又见识过《蜀道难》的奇崛,这首诗,又会有怎样的惊人之想呢? 水镜上出现一排排文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刘宋。 谢灵运发现自己错了,他以为李白的诗总是奇崛阔大,可没想到,那人也有这样的清丽至情之笔。透过文字,他仿佛看到了几百年后的长安城中,白衣的诗人举杯邀明月与自己的影子共饮,且歌且舞,如谪仙潇洒,又似失意的人落寞。 刘宋代晋,他在新朝多有难行,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岂止是百代之下的李白?谢灵运举杯,与那个遥远时空里的诗人对饮,就像看见另一个自己。 齐地。 杜甫低头轻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看似三人,却实为一人,李太白在长安,孤独啊!” 他隔着烟树眺望长安城,心中慢慢做下一个决定——他要去长安,访李白! 【李白孤独吗?他是孤独的,尽管此时他正处在人生最风光的时刻,他却仍旧感受到一种莫大的孤独。 白天,他可以出入宫禁,结交王侯,可在夜色下,他只有一个人,与他相伴的除了天上的明月,就剩自己的影子。 他又想要乘风归去了。】 北宋。 苏轼深以为然:“玄宗即不肯重用他,他的性子必然为jian馋小人所嫉,看似鲜花著锦门庭鼎沸,实则并无一个知交,李太白此时,想必已经生出辞官之心了。” 苏辙道:“太白性情却是有些不合时宜,然则如果他当真有现实的考虑,他的逸兴便无法遄飞。” “子由说得是,太白若和光同尘,我等便没有好诗了。” 【李白的生命中始终都在追求进退之间的自由,进可立足朝堂,一展抱负;退可以寄情山水,酒月为伴。或许,我们可以用苏轼的一句词来概括这种状态: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长安院落。 李白轻声咀嚼苏轼的那句词,忽而畅快地大笑起来:“好!说得好!用舍行藏何必拘束?苏轼是我道中人!” 孔子有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既然圣上不肯用他,他何必再留在庙堂?李白心中一片畅快,不知什么时代生出了这般和他脾性相投的人物,若是可以,真想与他对酒谈诗,不醉不归。 寻阳。 年老的陶渊明面露欣然,他这一生与尘网浮沉,进退反复,最后终究是选择栖居田园。用舍由时,行藏在我,入世出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