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_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7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74节 (第1/3页)

    好看是好看,不及兄长风采卓然。

    苏轼一阵无言。

    长得像才更吓人好吧!

    兄弟俩说着闲话,一半的心神却还是放在空中的水镜上。乐声渐弱,画面拉进,男人一手负于身后,一手捋着胡须,朗声吟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好词!”

    杜牧当场击节:“大江东去起笔不凡,气势高昂却暗藏悲慨,实是怀古正笔!”

    内行看门道,他被苏轼的这首词圈粉了。

    晚唐。

    温庭筠端着酒杯的手忘了放下去:“词怎么能这样写?”

    这样写就算了还写得那么好,苏轼你认真的吗?他觉得他和韦端己可能要掉粉了。

    晏殊、张先、欧阳修等人也微微怔愣:“这分明是诗家笔法!”

    他们有些纠结,词以婉约为正,自隋唐五代以来,人们莫不遵循温、李花间词风,并冯延巳、二李之清韵,从来没有人这样作词,苏轼这词根本不是正体!但是……人家写得好啊!

    欧阳修赞赏再三:“如此雄豪之势,怕是只有范公希文‘塞下秋来风景异’之句差可比拟了。苏老泉不仅自身才华了得,还生了个好儿子!”

    不约而同地,几位词坛前辈手比脑子快,迅速地将这首词抄录了下来。

    三国。

    曹植赞叹完毕,不无感慨地说道:“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题与惯常所见并不相同,若以诗相论,此类应是诗之变体?”

    他想起前面引入的几首恢弘壮阔之词:“《沁园春·长沙》,《浪淘沙·北戴河》,每首形式都不尽相同,莫非这前几个字是为诗文定格,后面才是诗题?”

    曹丕的文学素养同样十分了得,听罢微微思索,也觉得弟弟说的有理:“这三篇字数、行句也大相径庭,应是各标目规定不同?”

    他尝试着在袍袖下打了两个节拍:“长短不一,似更适于歌唱,莫非这便是那宋朝的乐府?”

    魏晋古风犹存,曹丕自觉将之与前代文学对标。

    陷入学术讨论的曹植忘记了未来兄弟阋墙的别扭,满门心思都放在了水镜里的词上:“《念奴娇》也好,《沁园春》也罢,俱是豪情超迈之笔,后代文学真是极易抒写豪情!”

    看这水镜上一首首的,多豪迈啊!曹植觉得自己要喜欢上这种文学体裁了。

    上座的曹cao看着两个儿子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后代诗文,虽然看着自家儿子感情修复他也挺高兴的,虽然苏轼写得是挺好的,但是……两个孽子没看到他在骂你们老子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什么意思?不就是说他曹cao是被淘掉的沙吗?!

    从前面的《短歌行》就可以窥见,曹cao年过半百,十分忧虑命数难永,而“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悲哀几乎又是汉末的主流情感,在这种情况下,苏轼这句词可不是匕首似的刺心吗?更何况后面还逮着周瑜一顿夸,曹老板直接破防了。

    苏轼是吧,孤记住你了!

    这边的曹cao咬牙切齿,那边的江东却是热闹得不得了。

    “写得好!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果然是我们周郎的风采!这个苏轼,有眼光!”

    孙权高兴极了,听了那么多首词,终于也夸到他们东吴了。

    孙权大手一挥:“来啊,把我珍藏的好酒送去周郎府邸!”

    都督府。

    周瑜疏朗的眉目舒展开来,脸带笑意,他先前还是太焦躁了,谁说文人不青睐江东的,这不就来了?

    他朗声大笑:“取我的琴来!”

    明明似极乐府之章,却弃吟唱而选诵读,实在可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