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_第67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7章 (第1/2页)

    “简直胡言乱语!”

    李白笑呵呵地给他斟了杯酒:“贺监勿气,千载评说见仁见智,何必动怒呢?”

    贺知章没好气道:“你这是认下了?”

    李白摇摇头:“我觉得我还是愿意做官的。”

    至于适不适合……他轻轻和贺知章碰了一下杯,但笑不语。

    三国。

    心情终于平复的曹cao可算是能跟上水镜的思路发表意见了:“要我看这话说得就不对,若那玄宗肯让李白参与政事,让他写些诏书檄文,也比净咏诵美人强啊!”

    他想起建安五年,袁绍帐下才士陈琳所作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那真是才气纵横酣畅淋漓,他读罢不觉惊出一身冷汗,连头风都好了。

    后来邺城告破,陈琳被俘,他爱其才,任命其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檄文多出于陈琳之手,陈琳也从不曾让他失望。

    想到这里,曹cao又道:“我若让孔璋咏诵美人,犹觉得折辱,李太白才学更甚于孔璋,这玄宗真是不知惜才啊!对待才士,他不如我。”

    沉浸在自己未来悲惨经历中的曹植掀起眼皮看了自家爹一眼,默默闭上了嘴,父亲这动不动就要和人比上一比的毛病到底是什么时候染上的?

    汉初。

    刘邦咂摸了一下:“乃公怎么觉得,这李白生错了时代?”

    咸阳。

    嬴政表示赞同,不知怎的,李白总让他想起曾经的那些人物,比如管晏、比如鲁仲连,比如张相。与其说李白不适合做官,倒不如说他不适合那个时代。

    【要弄清这一点,我们可以对李白的生平及政治理想做一个简单回顾,大家看ppt。】

    【首先是李白的人生经历。5岁-25岁,是他的读书与蜀中游历期,蜀中道教气氛浓郁,生活其中的李白自然而然也受到了道教的影响;

    大约在十八岁的时候,李白隐居于大匡山,跟随赵蕤学习纵横之术,所以他的身上当然也带有纵横家的印记;

    蜀中还有任侠风气,据说李白剑术也很了得,所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战国时期的侠士风概对李白也很有影响。】

    汉初。

    刘邦眼前一亮:“乃公说得没错,李太白倒像个战国、秦汉之际的人物!”

    他玩味着水镜里念叨的那几句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简直把侠士形象和侠士精神写透了。

    “这几句也是出自李白之手吧?怎么不把全诗放出来?”

    他实在太好奇了。

    咸阳。

    嬴政眼中也露出几分满意,李白竟然修习过纵横术!因为张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