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_第131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1章 (第1/2页)

    曹cao亦是点头:“不错,似有李白‘美人如花隔云端’之意。”

    曹cao的记性很好,瞬间便想起了之前听到的诗。他望着水镜里的文字,目露神往:

    “这琵琶女实是色艺双绝,可惜不能与之一见。”

    美人奏曲,想必是赏心悦目。

    一旁的曹植别开眼:父亲,您的想法似乎有些不对劲。

    北宋。

    宋人闲淡,苏轼平日里也很喜欢白居易的诗,对如《长恨歌》、《琵琶行》这样的名篇更是反复诵读体味,听到这里忍不住也表达起了自己的看法:

    “‘千呼万唤’之句,可以见得白乐天对琵琶声之渴盼,而参照后文琵琶女对身世的自述,亦不难想见她心情之寥落,徒有满腹愁绪无法示人,也不愿示人,故而反复踌躇,不肯出来相见。”

    苏辙顺着他的话接道:“如兄长所言,‘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是对客的拘谨,更有郁郁寂寥之意了。”

    苏轼颔首,叹服道:“一语而含义颇丰,白香山不愧是中唐大家啊!”

    跟在唐朝之后,是宋人的悲哀,尤其是宋代文人的悲哀,盖因唐人已将诗写景,恰如高山横亘于前,仰止之间难以逾越,即使才高如苏轼,一时也不禁感慨。

    “不知我朝可有如李杜元白那样的名家。”

    “定是有的。”苏辙断然道,“楚姑娘多次提到兄长的《赤壁赋》,兄长定然是载于典册的名家!”

    苏辙对自家兄长可是颇有信心的。

    【自琵琶女的出现,诗歌的主体段落之一——音乐描写终于登场。这一段是试卷上的常客,也是我们讲解的重点,大家一定要高亮注意啊!】

    楚棠特意画了个着重号,惹得众人也不禁紧张起来,自古及今,被拿来考试的篇目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段音乐描写竟然能成为试卷上的常客,他们倒要看看到底有什么新奇之处。

    【乐以传情,请大家自由诵读诗中音乐描写的部分,思考,你从诗人对琵琶声的描写中感受到了琵琶女怎样的情绪变化呢?可以尝试用折线图来表示。】

    唐朝。

    由于受到郁达夫事迹的感召,李贺的精神振奋了许多,此时也能在庭院里听水镜里解诗了。

    他跟着思索:“折线图,便是以线条的波动来表现心绪之流动?”

    这倒是个颇见新奇的形式,李贺来了兴趣,一边读诗一边跟着描画。

    读到“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他仿佛看到琵琶女素手轻弹,玲珑心事从弦上倾泻而出;读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他仿佛听到欢快急切的琴声如珠玉坠落,圆润清脆,就像琵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