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本色[九零刑侦]/jiejie破案好凶[九零刑侦]_刑警本色[九零刑侦]/jiejie破案好凶[九零刑侦] 第7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刑警本色[九零刑侦]/jiejie破案好凶[九零刑侦] 第70节 (第3/3页)

人,人家就对她使坏,那她不得死好几次。再说都过去八年了,谁还记得这麻子事。”

    孟思期觉得归向阳可能并不了解龙善文的生活,从他的描述来看,都是模糊的词语,与丁倩她们的口供相比,价值并不高。

    她打算结束这个话题,进入今天的重点话题,她开门见山地说:“归向阳,能不能介绍下当时蒲公英纺织厂的情况,把你知道的简单说一下。”

    归向阳放下杯子,再次躺在椅子里,“也没什么好讲的,那几年就看谁的眼光好,我那老爸眼光就差劲了,那几年不适合办纺织厂,他还是老糊涂,把这个大厂接下了,没想到,没撑几年,厂子就倒闭了。”

    “关于蒲公英纺织厂倒闭的事情,重点说一下吧。”

    “倒闭有什么好说的?”

    “请你配合。”孟思期严肃地说。

    归向阳叹了口气,翘起二郎腿,两手交叉托在膝盖上,慢条斯理地说:“那两年决策失误吧,厂里销售出了很大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产品不断生产,东西开始积压,说起来就是产品质量还有外部竞争的关系。八五年左右,你也知道,商品经济非常活跃,不再像布票rou票那样限制了购买力,老百姓对更好的商品需求也提高了,但是我们厂却在技术各方面停滞不前,最后终于拖不下去了。”

    没想到,归向阳在谈起这段往事时,语气变得沉淀,他是经历者,也是蒲公英纺织厂的重要见证人,他应该对那段历史具有深沉的记忆。

    孟思期问:“你说厂子拖了一段时间,这个能具体说说吗?譬如当时厂里工人的反应,整个工厂有没有发生什么印象深刻的事?”

    “哪有什么大事,每个倒闭的厂情况不都一样,工人的钱发不下去,大家自然怨声载道,最后只能不欢而散。”

    “你们拖欠了厂工工资?”

    “这也没有办法,当时那种情况,谁能想这样呢。”

    “当时龙善文对工资拖欠的事是什么态度?”

    归向阳的情绪渐渐低落,他有一段时间没换姿势,眼睑微垂,像是那段往事给了他一种沉重的壳。他语气低沉:“能有什么态度,她一个女工也掀不起大风大浪,更没人在乎她说过什么。”

    的确,在大厂倒闭,大厦将倾的时候,一个除了外貌姣好的普通女工,在那个时代又能做出什么重大的事情,可能她们当时都心有不甘,满腹委屈,但是谁又能体会到她们的心声。

    这对她们来说就是一场无法躲避的浩劫,人生稳定的铁饭碗转瞬之间化为乌有,失去了曾经引以为傲的工作,失去了朝夕相处的友情,她们的劳动成果也可能因厂子倒闭而得不到回报,剩下的就是对于未来不切实际的幻想。

    龙善文无疑是幸运的一个,丁倩她们从纺织厂离开后,人生才是真正的巨变,如果纺织厂一直存在,她们的人生可能会大不相同。

    这是蒲公英纺织厂的劫难,也是她们的。同样也是归向阳的,也是归向阳的父亲归文进的,她紧接着问:“你父亲归文进当时就是眼睁睁看着厂子倒下吗?”

    “他也没有办法,人本来就老了,身体也不好,如果厂子顺利的话,他还能安享晚年,厂子一倒,他就彻底不行了,不管是骂他的也好,咒他的也好,你说,就算一个健康的人,又能活几年,那批厂领导,几乎这几年都死得干干净净。”

    这也就是这件案子难以调查的原因,赵雷霆确实进行了一些调查,现在比较重要的领导,去世的去世,阿尔茨海默病的也有,因为厂子倒闭,他们的晚年都是很凄凉的。

    除了归向阳,现在几乎没有第二个人能够真实还原厂子倒闭的真相,也就是说,这段故事,归向阳已经成了最后的见证人。

    “当时厂子倒闭时,你还能回忆一些你觉得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我真的不太记得了,警花同志。”归向阳显得有点不耐烦,“你要是在那种情况下,工人不满,厂子要倒,你心情是什么样,让你再回忆一遍,你心情能好受?”

    “归向阳,”冯少民严肃地说,“希望你能配合我们,不要把事情藏起来,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说的容易,那是因为你没有经历,你去问问那些在纺织厂呆过的工人,他们有几个能说清楚,那不就是一场闹剧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