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16节 (第1/3页)
穆祺兴致勃勃,继续探问: “我读先生《项脊轩志》中又有‘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的景物描写,是否参照了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并采用了骈文对仗的写作手法?” 归先生:………… “……其实吧,我就是那么随便一写的。”他委婉道。 · 虽然谈话的话题非常古怪,但到底还是尽欢而散。归震川告辞之时,约定五日内收拾好自己在客店的行李,搬到国公府办事;海刚峰却稍稍停了一停,向穆祺拱手: “不知世子可否借一步说话?” 穆祺自然求之不得,又主动请入旁边的书房,命管家奉茶。海刚峰郑重谢过,等到侍奉的下人退出屋外,才静静开口: “好教世子知晓。在下一时冒昧,到兵部去调了这数年以来的邸报。” 穆祺微微有些惊讶。邸报本来是传达朝廷通告的文书,由六部分别印发;但内阁兴起,侵夺外朝权力之后,邸报的信源也随之转移至中枢。六部印发的通告,基本就是部门公务的流水账,没有几个人会在意了。 当然,再怎么枯燥乏味的流水账,到底也是官方的公文,区区举人很难借阅。海刚峰能做到这个地步,是必定花了大心思的。他由衷说了一句: “先生辛苦了。” “不敢承当。”海刚峰道:“兵部的官吏颇为倨傲,还是有位姓张的士子路过,帮在下解释了几句,才能调取的邸报。” 穆祺:“……等等,姓张?” 卧槽!卧槽!卧槽这个世界不会这么小吧? 海刚峰颔首:“不错。听说这位张姓士子是江陵人,很得湖广巡抚顾璘顾公的赏识,在京城士林也很有声望,所以兵部才通融了一二。” 海刚峰特意提这一句,大概是想向穆国公府举荐举荐那位声势不凡的张举人;但穆祺呆呆愣愣,本来满心还是“卧槽居然还真是张太岳!”、“麻麻的ssr还能连出!”,等听到湖广巡抚四个字,却不由当即就是一个哆嗦! 谁懂啊家人们,他刚刚托腰带送人那一出,就是在cosplay的张太岳幼年被顾璘赏识的梗! 天杀的,玩梗居然舞到真人面前来了! 话说海刚峰应该没有听过张太岳年幼时的往事吧?如果听过的话,他是不是该买张船票立刻出海,最好换个大陆生活? 穆祺心中千万个卧槽滑过,脸上只能硬挤出笑容: “是么,那我也对这位张举人有几分兴趣呢……对了,刚峰先生调取兵部的邸报,不知又是要搜寻什么?” “只是有些疑虑,冒昧探寻。”海刚峰道:“在下一一查过了兵部的记录,发现世子曾频频查阅有关倭寇的记档,次数比其余人加起来还多,还曾动用公文,命兵马司寻访过某位姓戚的将领……” 穆祺:………… 好吧这些确实都是他的手笔,当年着急防备倭寇,手腕上确实直白了一些,痕迹也来不及收拾。原本以为没人会去关心兵部那连篇累牍的废纸堆,却没想到刚峰先生见微知著,居然把实情给他翻了出来。 ssr就是ssr,哪怕只是举人的名位,眼光也是老辣尖锐,无可抵挡。 他叹了口气: “想不到先生竟然会去查这个。” “是在下冒犯了。”海刚峰肃然拱手:“只是在下听闻,世子在京中的风评虽然颇有可议论的地方,但自从在兵部任职之后,却从来都是准时上值,从无迟误,似乎与市井间的传闻颇有不同。在下也是百思不解,才去看了看兵部的邸报。” 话说到这个地步,再掩饰也没有什么意义了。穆祺默然片刻,却忽然道: “不知刚峰先生对自己的仕途,有没有什么规划?” 海刚峰有些愕然。 要换做一般的士人,能承蒙穆国公世子过问一句仕途,大概早就是小鹿乱撞,不能自已。但海刚峰却很从容,想了一想道: “不敢提规划两个字,在下年纪也大了,笔头上并不出色。这一辈子能回老家做个县丞,为乡梓办几件事情,也就心满意足了。” 海刚峰很有自知之明,晓得自己的文章不讨考官的喜欢,科甲上很难出头;就算金榜题名,名次也必然极低。没有背景也没有赏识的末流士人,这辈子又能走到什么地步?怕不是有个官身都算妄想了。 但世子却只微微一笑:“所谓修身治国平天下,地方官当然也能造福一方,但真要推行心中的志向,怕不还是得位列台阁,才有一二成算。先生没有这个意愿么?” 海刚峰:…………这人怕不真是个癫的吧? 你猜我为什么没有位列台阁的意愿啊?是因为我不喜欢吗? 他只能委婉开口:“世子说笑了。” “我何尝说笑?我早就说过,在下的相面法百试百灵,是从无差错的;在下的腰带也从来不是白送的……这还是御赐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