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四章 讲究是一种境界 (第2/4页)
相比国资委,他的管理手段更简单,订单! 在这个体系内,报价低,不一定就能拿到订单,你要优质,要有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空间,才值得在这个体系不缺订单,不缺融资扶持。 在做企业的这条路上,徐腾可以说是开了一个新流派,这就是他师李学王,不断思考中国工业缺陷,在欧美日韩各国工业体系发展道路上,折腾出的最终结果,玩的是整个体系的成本和质量优势。 在他三十而立之年,已经在中国制造业中,折腾出了新境界。 他和你的竞争,不是一个厂对一个厂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链从上至下都比你优质,他的这个招数可能在欧美日韩,没什么实际功效,但在中国绝对是杀手锏级的战术,能在短时间内将华腾工业联合体提升到与日韩抗衡的阶段。 他想和日韩竞争,怎么竞争,想来想去,其实也只能这么做,这是唯一之解,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手段相结合,将东亚商业圈的财团优势发挥到极致。 三十年后,这一招还管不管用,徐腾不知道,但是现在真的很管用。 他实际上是在中国制造体系中又搞出一套精兵体系,这也是中国经济体长期以外贸为主导,产生的一个特殊结果,整个华腾工业联合体拥有两套生产标准,一套国标,一套日韩标准。 简单点说,低端不做,主力做中端,高端也做,盯着日韩做。 他也绝不盲目追求高标准,不要求整个体系达到欧洲最顶尖的标准,不,盯着韩国就行,超过韩国再盯着日本。 徐腾的判断非常精准,因为他手里的数据很多,2013年确实是华腾工业联合体的一个分水岭,一个真正开始崭露出王者气势的一年。 华银财团在金融服务业的强势地位,决定了华银财团不仅是整个华腾工业联合体的润滑剂,更是一个变速箱,一个加速器,一个发动机。 在造船业,华银财团从2004年开始为国内造船业提供完整的服务,包括股份改革、企业改制、管理咨询、财务投资、商业融资、债券发行、收购整合……以及推动技术研发、老旧船厂改造、新船区建设融资等等。 从2004年到2013年,中国造船业的进步速度是非常快,而且是以两大巨头并驾齐驱的速度发展,中船和中船重工旗下一共9个大厂,都是全球五十强造船厂的规模。 按照集团计算,则是仅次于韩系三巨头的两大全球性造船集团,在lngc、油轮、集装箱船三大领域,同韩国竞争的非常激烈。 当然,华银财团也一直在幕后推波助澜,特别是这两年,全球造船业危机很严重,日韩造船厂融资成本高居不下时,华银财团依然给国内两大巨头提供非常宽松的融资成本,甚至亲自介入船东订单的谈判,帮助两大巨头抢夺中东财团的邮轮和lngc船东的订单。 现在是这么一个情况,造船一般不亏,但要算是融资成本,那就一定亏。 韩资三巨头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政府基本将税收都减免了,即便如此,还是亏,由此可以想象,整个市场的竞争到底有多激烈。 中日韩三家为什么能撑得住,欧洲美国为什么撑不住,说白了都是财团优势,只不过,中国这边是两个财团在撑,一个是华银财团,另一个是比华银财团更厉害的国资委财团。 去产能啊,去掉你的产能,日子就好过了。 大家这么拼啊,拼啊,忽然有点觉悟了……中日韩想要拼死对手的造船产能,难度都有点大,当然,没有关系,造船业的冬天都刚来临,后面还惨呢,至少还有十年的冰川期。 这么拼下去,拼到最后,估计也就中日韩三国还有造船业了。 中国这边其实还有一招,爆兵,下饺子。 虽然中船和中船重的日子不好过,但是,乘势并购的速度没有减缓,反而加快,地方国企的十几家造船大厂的并购计划都提了上来。 华银财团的优势是前几年在低端产能领域做的融资贷款业务很少,比四大行的日子好多了,呆账率很低,现在就有做这种大规模并购生意的本钱。 国内现在的十大银行,华银财团实际占据第四、第六、第八,十大保险公司,华银财团占据着第一、第四、第五,投行领域是绝对第一。 这还是只比国内的金融业务。 这就意味着,华银财团和韩国产业银行、三星银行、韩国进出口银行、韩国第一银行比拼实力时,一打四,很轻松,为国内两大造船巨头提供的融资成本低一点,基本也没什么压力。 其实也没低,只是和过去几年维持在同一水平,没有涨价罢了。 如今这年头,拼的就是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