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4节  (第2/2页)
怎么这次就去了诸葛亮的旧居,后世的人就这么喜欢蜀汉?    我曹cao差哪里了?    我……    他想到他好大儿曹丕废汉帝、建曹魏,一时有些牙疼。    明明他曹cao至死都是大汉臣子,大逆不道之事是曹丕干的,又不是他曹cao干的,怎么那些个拥护大汉的家伙暗地里说他的坏话?    白眼不该甩给曹丕吗?    他怎么不想想,司马懿也至死都是他曹魏的臣子,孙刘曹三家为什么都容不得司马家?    孙权阵营。    想到如今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到后世的人纪念诸葛孔明,孙权不由得冷哼了声。    他同身边的人说道,“那诸葛亮有什么厉害的?公瑾不胜他十倍?”    侍奉的人很是无语,虽然现在咱们同他刘备关系紧张,互相争斗不休,但您实在不必连这个也要比。    孙权忽地一拍桌子,“我也要给公瑾修庙塑像,纪念公瑾赤壁大战卓著功勋!免得后世的人只知他蜀汉诸葛孔明,不知我东吴周公瑾!”    什么三顾茅庐,且看看我火烧赤壁呢!    ——虽然根本不是一回事。    侍奉的人恭敬行礼,“是。”    一个纪念堂而已,建就建吧,多往里面塞点书画图纸,没准后世子孙看在这些东西的份上,能好好维修这个纪念堂,让它留存到千年之后。    唐朝位面。    某个李白与杜甫相遇的时空,一见如故的二人正在洛阳赏景对酌。    恰好天幕出现,姜海蓝去的又是襄州。    杜甫兴致勃勃地看着后世重建好的隆中风景区,同李白说道,“我也想去隆中看看诸葛丞相的旧居。”    李白笑道,“如今你去隆中看到的诸葛旧居,可不是天上的样子。”    “但我看到的旧居,也是后人不曾见过的模样。”杜甫乐道。    可不是嘛,姜海蓝他们看到的隆中风景区,多数景点都是清朝时期修建的,清朝距今多少年了啊?    但他现在去隆中,看到的那些建筑,要么是魏晋时期修建的,要么是五代、隋唐修建的,风格比后世更贴近蜀汉。    更有“旧居感”。    天幕上的两个年轻人念了两句纪念诸葛丞相的诗词,听到那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时,杜甫不由得怔住。    有一种莫名的熟悉之感。    李白看着他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问他,“怎么了,子美?”    杜甫略微迟疑,“没什么,只是……”    那句诗的风格……    好像是……我的啊……    但杜甫不好意思对着李白说出这个猜想。    他不知道,那句诗是五年后,他在蓉城武侯祠所作。    南宋位面。    看着自己昨日刚刚作出来的一首《书愤》,陆游听着天幕上那女郎念出来的一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一时心情很是复杂。    他不知是该高兴自己的诗作流传后世,还是该叹息他们大宋的命运终究是如同蜀汉一般。    诸葛亮未能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大宋也未能河山一统,将来会亡于元朝的铁骑之下。    唉。    辽宋夏金元……    我大宋的国运还有多久呢?陆游下意识地伸手抚摸自己鬓边白发,万千愁绪,最终化为一声长叹。    我辈将国家和百姓的命运寄托于帝王一身,或许,就注定了今日的结果。    清朝位面。    身为荆襄观察史的蒋兴岂正安排人重建古隆中的武侯祠,此刻看到天幕上后人参观的武侯祠,高兴得很,立马叫人画下来,“我们可以直接照着天幕上那个祠堂建啊!”    他的下属觉得好笑,“大人,那这是我们学他们,还是他们学我们?”    天幕上那座武侯祠八成是蒋大人现在安排人重建的这座。    只是没想到他们会在天幕上看到重建好的武侯祠数百年后的样子,还能仿着来建如今的武侯祠。    这因果之间,谁是因,谁又是果呢?    ——至于天幕上那座多半是后世的荆州政府安排人维修过的,他们才不管呢,反正后世的人都说了是清康熙年间重建,就是他们蒋大人建的。    蒋兴岂不在意什么因果,“谁学谁有什么干系?只要把祠堂建好就成。”    总归也是为了纪念诸葛亮曾在此地居住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