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1节  (第2/2页)
说早就知道天幕上的后世子孙并不像前人一样,会把各种知识保存起来代代相传,但什么样的知识都能在“手机”里找到,这实在是……    徐光启看向他写了一小部分的《农政全书》的手稿。    这实在是很好!    他也正是怀着帮助更多人提高粮食产量的心,在写这本关于农业的书。    如果我能参透“大棚种植”的秘密,就把它也写进我的书里,以示后人。徐光启心想。    宋应星自动跳过那些听不懂的知识,分析自己听得懂的部分。    所以说,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包括那个“二氧化碳”,都是可以人为调控的。    相当于人为地扭转了季节,并针对性地给大棚内种植的蔬菜、水果、鲜花它们生长所需要的一切。    要什么给什么,也难怪能在冬季种出反季节的瓜果蔬菜。    他眉头微皱,虽然天幕上有很多东西我们现在没有,但道理是相同的,我可以学着试一试,看能不能在冬天种出春天的花。    另外……    宋应星的脸上情不自禁地浮出笑容:这大棚不仅能种植出反季节的蔬菜、水果、鲜花,还能用于养殖鸡、鸭、兔子、蚯蚓、诸等动物?!    他惊讶之余,又很快明白了原理。    正所谓一通百通。    作物需要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水,难道家禽、家畜就不需要吗?    一样的道理。    充分满足了它们成长所需要的一切,它们长得也会更快。    不过,什么叫“现代化饲养管理”?    如何才能做好“防疫”工作?    第103章 庭前一    行知所。    早上九点四十二分。    姜海蓝和前台的蒋琳打了招呼,朝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路过实习律师的办公桌时,律所刚来的大四实习生正一个人坐在办公桌前敲键盘。    实习律师们都不在,可能是有事出去了。    “早啊。”姜海蓝笑着挥了挥手。    男生抬头,望向姜海蓝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激动地叫道,“蓝姐!”    姜海蓝:“?”    咋了?    “二审案件的答辩状还不好写吗?”    姜海蓝站在电脑桌前,左手拿着一份一审判决书,右手拿着一份二审上诉状。    她一目十行地看完,将两份材料放在了桌上。    “你看他这个上诉请求,其实他提出的这些点,一审的时候他就已经提过了,所以法官在一审判决书中对这些点一一作出了解答。”    姜海蓝右手食指点了点判决书的“本院认为”部分,“你直接照着法官的解答来写答辩状吧。”    男生看着判决书,点了点头。    姜海蓝笑道,“其实有些时候吧,上诉人上诉并不是真的对这个判决不服,希望上诉能够改判,而只是为了拖时间。”    男生问,“因为付不出钱?”    姜海蓝“嗯”了一声,“因为付不出钱。”这种事情可太多了,当事人拿到判决书后直白地告诉律师,他们没钱,想上诉拖一段时间。    男生:“……”他有些哭笑不得,“好吧,那我知道了,谢谢蓝姐。”    “不用客气。”姜海蓝说:“我先回办公室了。”    男生点头,“好。”    姜海蓝推开了办公室的门,将包放在了书架上。    她从档案柜里取出罗瑶涉嫌容留卖yin罪的卷宗,放在了电脑桌上,顺手开了电脑。    然后拿着手机走到窗前,翻出一个联系人,拨号。    “你好,曹检,我是行知所姜海蓝。”    姜海蓝语气柔和地同电话那端的检察官交流案情。    “明天开庭的那个组织卖yin罪的案件,我是罗瑶的代理人,想请问一下量刑建议出了吗?”    a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曹俊楠回答道,“量刑建议还没有出,我们打算明天开庭前问一下被告人,看他们愿不愿意认罪认罚,愿意签具结书的就签,不愿意签就算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