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1章 土改离不开剿匪 (第3/3页)
同时,在一些主干渠,也使用水泥进行铺设,以减少水源的流失。打井工作持续不断的进行。这些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彻底的奠定了张准在民众中的基础。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张准相信,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算是牢牢的站稳脚跟了。 土地改革的具体事务,张准基本上是交给知府衙门去执行,自己只负责大体上的方针。他现在关注的,主要是莱州府周边的军事形势,还有就是土改中的突发情况。其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平度州境内的匪患。 虎贲军的各个协,分散在各个县,协助土地改革。他们的主要任务,乃是清剿零星的匪患。要是土地改革遇到暴力反抗,他们也负责镇压。由于莱州府各地的大户人家,都纷纷出逃,又有高弘图的榜样,因此,敢于反抗分田分地的人数不多,倒是零星的匪患,还能给虎贲军造成一定的压力。 提起平度州的匪患,还要从万历末期开始说起。其实,山东地区,从万历末年开始,就一直动荡不安。萨尔浒大战以后,辽东开始沦陷,大量的辽东民众,纷纷涌入山东地区。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当然要造成本地的动荡不安,加上官府的处置措施不力,这种动荡迅速的加剧,最终失去控制。天启二年闻香教大起义,更是让山东陷入纷乱。在纷乱的年代,盗贼自然容易滋生。平度州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更是成了盗贼藏匿和滋生的好地方。 从地理上看,平度州位于莱州府的核心腹地,北面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区,地形复杂,道路崎岖。西面是猛泽湖。距离周边的所有城镇,路程都很远。这么孤零零的一块地方,官府的统治力量,自然不会强大。因此,大量的盗贼在这里聚集,成为土匪窝的别称。当年,浮山所在平度州有几千亩的田地,由于匪患厉害,根本不敢前来耕种。 细说平度州的盗贼,部分是真正的盗贼,因为走投无路,才落草为寇的。部分是投机倒把分子,想要加入盗贼混一把的。更多的却是当地地主豪强的武装。因为山高皇帝远,平度州的地主豪强,是最强势的,连官府都不放在眼里。久而久之,平度州的知州衙门,就成了摆设。 虎贲军控制平度州以后,对这些地主豪强,进行了强有力的打击。在强大的武力面前,这些地主豪强,纷纷散去。他们的一个个庄院,一个个碉堡之类,都被虎贲军拿下来了。他们囤积的大量物资,也被虎贲军缴获。但是,绝大多数的地主豪强,虎贲军都没有抓到。他们都带着自己的家眷,跟着盗贼一起行动,潜藏起来了。 “大人,匪患最集中的地方,还是在平度州。” 马轶向张准报告匪患情况的时候,特别提到平度州的名字。 “嗯,我知道。” 张准深沉的说道。 由于虎贲军的快速攻击,莱州府各地的盗贼,也显得相当的惊恐。张准连鞑子都能够收拾,盗贼们可没有想过要和张准对抗。但是,要他们放下武器投降,又心有不甘。他们担心受到当地民众的清算。毕竟,他们平时打家劫舍,双手可是沾了不少鲜血的。张准的处理方式,他们也隐约知道一些。要是张准抓到他们,肯定会交给当地人审讯处理的。落在当地民众的手里,他们怎么可能还有活路? 正是在矛盾的心理状态下,这些零星的匪患,纷纷集中到地形复杂的平度州北部山区一带,继续负隅顽抗。他们希望拖延到明军大部队的反扑。张准大张旗鼓的进攻莱州府,朝廷不可能不作出反应。因此,官兵的到来,是必然的。届时,虎贲军要应对官兵的反扑,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围剿他们了。 【今天的第二更送到!继续求月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target=_blank>,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