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42章 jian党的崛起 十 (第2/2页)
账”,他们是大儒,不在乎这几个钱,而且半个蓝田县都是他们的,武好文也没办法刮到太多油水了。所以吕家这次是真的要搞府兵制! 要搞就来真的,要糊弄人就别捎上蓝田吕家……人家堂堂关学大儒,怎么能糊弄人玩呢? 可不让糊弄事儿,武好文的官还怎么做啊? …… “仲南,花钱的事情就辛苦你了……这是为了国家,为了朝廷,所以千万别把你们苏家的恩怨混进公事。” 同一时刻,武好文的哥哥武好古已经到了海州天涯镇——这里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了,而且聚集了不少被贬官员和他们的家眷,都是需要结交的对象。 而武好古不可能长驻于此,所以替界河市舶司撒钱交朋友的任务就交给了市舶司粮草务监官苏适了。他可是苏辙的儿子,苏东坡的侄子,哪怕是蛰居于此的章惇,也不能在他面前端臭架子。 另外,苏适是贬二代,容易和满海州的贬官和贬二代、贬三代们找到共同语言。相比之下,米友仁就太得意了,幸近、进士和勋贵之后凑在一块儿了。在海州这里,肯定是遭人嫉恨的存在。 所以花钱交朋友的任务,只能交给苏辙的这个儿子了,不过武好古还是要交代一番。 “我有数,”在天涯镇上,武好古的临海庄内,苏适拍着胸脯说,“为了国家和朝廷,个人的那些恩怨不算甚,这一点我怎会不明白?” “好好,那就好。”武好古笑着说,“先给你拨四万缗花用,不必报账,这是一年内的花用,若有不足,就向花满山支取。” “好啊,且放心吧,”苏适笑道,“保证一年内都给你花出去。” “好!那就有劳了。” 四万缗当然不是小钱,不过这钱必须得花!界河市舶司必须多交朋友,哪怕是酒rou朋友也比没有的好。所以流落到海州的贬官,该招待就招待,该资助就资助,该和他们花天酒地就一定得花天酒地。 至于钱……只要能花出去就不是问题,花不出去才是大问题! 俗话说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这些花用出去的钱帛,对武好古和界河市舶司一定是有好处的。 安排好了苏适艰巨的花钱工作后,西门青又把米友仁领进了内客堂。 “大郎,元晖来了。”西门青在海州呆过很长时间,天涯小镇更是在她的主持下建成的,所以到了海州这里,她便像个女主人一样在忙里忙外。 米友仁也是她差人从郁州岛上接过来的。大概是在海边生活了一年多的缘故,米友仁看上去黑了不少,看到武好古就是一个揖拜礼:“恩师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元晖,你我之间客气啥?”武好古笑着一挥手,“且说说云台书院如何?我老师的身体如何?” 历史上的苏东坡是没有活过建中靖国元年的……可武好古却希望苏东坡能长命一点,怎么都得撑到70岁吧? “都好啊!”米友仁笑道,“东坡先生能吃能喝的,他的小妾俏金娘最近还怀上孩子了。” “哦?都六十多了,还能再当一回爹,可不容易啊。” “对了,东坡先生也和徒儿一起来了朐山县。” “在哪儿呢?”武好古一听说苏东坡也来了,连忙发问,“怎不曾见到?” “他去了浦园。”米友仁说。 “浦园?纪忆的产业吗?”武好古隐约听西门青提起过这个园子。 “对,”米友仁道,“纪忆在运盐河南岸,靠近高丽馆的地方买了大片土地,修了几个园子。其中最大的就叫浦园,据说是照着福建浦城的建筑样式修建的。园子建成后,章惇就住了进去。” “东坡先生是去见章惇的?” “对啊,”米友仁道,“自章惇来了海州,他们二人就时常见面了。” 苏东坡和章惇早年间是朋友,却没有想到后来分别加入了新旧两党,因此成了政敌。现在两人都在海州居住,也算是有缘了。而苏东坡也是个量大的君子,不在乎章惇以往所为(苏东坡去了儋州自然和章惇有关),还愿意和他复交。 “老师,您要去拜访章惇吗?”米友仁看着武好古发问。 “不见,”武好古摇摇头,“你最好也别见……之前在开封府,旧党的四个言官就因为审了章援,全都被贬去了岭南,我可不想去岭南。 对了,吴延宠在朐山吗?” “在,住在高丽馆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