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鬼在北宋末年的日子_第一百一十七章 议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七章 议谈 (第3/4页)

辽安定已近百年,若是无端再挑是非,非把自个逼上绝路不可,老枢密是临行无忌,倒是把这烂摊子往朕身上堆。”

    ……

    一君一臣在这凉亭内相谈甚健,安焘由于致仕在即,所以有些话也就摊开了说了,以如今宋朝青黄不接的军事统才和冗官冗兵的历史弊病来说,在处理边境问题上确实十分棘手,再言之国库每年入不敷出,已经再也承受不住边境每年巨大的军事军备投入,所以用进退维谷来形容当朝执政还是极为恰当的。

    徽宗即位不逾一年,之前诸多问题都是向氏cao持,如今向氏病重,这所有家国重事压下来,当真是让他有心力憔悴之感。他心里自然不希望这时候放安焘回乡,只是这些重大人事变动已不是自己能随意拍板决定的了的,安焘年老致仕,三省文牒已经全部通过,向氏也已点头安排继任,即便他作为皇帝可以压下诏曰不,但也只是早晚的问题,今日他唤安焘过来私聊也有选贤举能的意思,只是这种师极、种师中两兄弟在如今并不能立即拔用,过刚易折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要说平衡元佑党和新党的问题,也只能等蔡京苏轼一干人回京之后再说了。

    他正考校着中间的一些利益得失,耳边有传来安焘的声音,夹杂着两分说笑的意味。

    “说起来,官家那美芹先生可有消息?”

    徽宗看了这老枢密满脸皱纹堆起的笑意,居然也是会心笑了,不过没有应话,只是叹了口气、起身直面着凉亭外的蹴鞠球场,两边有内侍将珠帘收起来。温煦的阳光从碧瓦青墙的勾沿处流照下来,映到徽宗身上,灿着辉晕。而安焘也是站了起来。极目远望过去,这一片宽敞的蹴鞠场上,到处是奋力蹴球的青稚少年,看了会儿,他又想起刚才的问题。

    “官家,此是何物?老臣还从未见过如此大小的蹴鞠球门。”

    徽宗这时候也是现了蹴鞠场有了些细微的变化,地上都是白漆涂抹而成的线条。而且最显眼的就是东西两头放着的大球门了,他也是心下疑问,正欲差人唤高俅来问。不想远处早就等候多时的高俅已经小跑着到了徽宗面前请安了。

    “高俅见过官家。”

    徽宗点了点头,示意他起身,“高俅啊~~朕多日未来,你这是搞得什么名堂?”他慢慢朝场边走去。高俅则是跟在后头给徽宗解释了这新蹴鞠的事情。

    徽宗不禁欲笑。“你们这些小子平日游手好闲,也就会钻此小道,这蹴鞠传承已有百多年日,祖上传下来的的此等规矩自有其道理所在,尔等随意篡改可非得当之事。”

    高俅作为过来人对这新蹴鞠理解已是颇深,随即便给徽宗说解新旧蹴鞠之间的天差地别,仅仅拉高了球门,这蹴鞠的踢法立即丰富了一个层次。再加上那些界限规定,着实要比原来的蹴鞠要有趣味性。不过这也只是让徽宗点头表示明白而已,直到高俅拿出了蹴鞠鞋,才终于让这大宋皇帝的脸上有了些惊奇之色。

    “官家,这就是为此新蹴鞠专门设计而出的鞠鞋,穿上之后真可谓如虎添翼,在场上不仅健步如飞,而且还能踢出具有观赏性的蹴鞠来。”

    安焘对这从未见过的鞠鞋颇感兴趣,拿着鞋帮端倪了阵儿后,又忽然笑着问高俅,“这也是那一品斋所做?”

    高俅点了点头,“如今一品斋每月只供百双蹴鞠鞋,供应有限,所以还未在京师蹴鞠馆内传开,不过就小臣所接触到的蹴鞠球员来说,这新式蹴鞠在民间的风评还是可以的,只是还未习惯,而最让小臣推崇的是新式蹴鞠的场地是选在那松软的草场上,这对于常年鞋入泥沙的球员而言是极舒适的……”

    高俅详细的为徽宗还有那老枢密使解释,俩人面面相觑了会儿,还是安焘先笑了起来,年老的的声音还带着些低醇。

    “那美芹先生倒也是文武兼修,官家可莫要再视而不见了~~”

    苏进的美芹十论在枢密院可是议论颇盛,在安焘这些人精眼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