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一章 淮侯当监国  (第1/2页)
    时间。    顾君恩的意思很明白,清军在荆襄耽搁越久,淮侯这边就能有时间收拾李自成死后的大顺残局,聚合兵马,到时把北归道路一堵,阿济格哪怕是打到江南去,对于满洲而言,也是败了。    因为北京,才是满洲的根基!    这也是陆四的看法,他不怕阿济格有多能打,哪怕打下南京城,他也不在乎。    说句难听点的,他阿济格敢把吊往南边伸,他陆四就敢去北京捅他满洲的洞。    北京没了,拿下南京的阿济格不软也要软。    吴三桂、尚可喜他们也不是吃素的,怎么可能还听命于只有几万人,如同无根浮萍的阿济格。    如果局势真演变成这种情况,弄不好阿济格得带着他的真满汉军割辫降明,吴三桂摇身一变成为大明的保国重臣,引鞑子入关也真变成了引沙陀入中原了。    好比阎老西利用几万鬼子。    那样,可真是讽刺。    对南京朝堂主政的大佬们而言,农民军出身的“流贼”比关外的建奴更可怕。    南京那边对吴三桂可是一直抱有希望的。    要不是潞王害怕孙武进半夜勒死他坚决不肯,恐怕史可法连北使团都派出去了。    “听说左良玉病了。”    陆四现在担心的是左良玉,如果这位左大帅同前世历史一样病死,他那二十万兵马又会否会降清。    左良玉部可是满清绿营的一大组成部分,金声桓、马进忠、李国英、徐勇、张勇这帮人相对明军而言也是能打的。    要是二十万左军降清跟着阿济格北上,局面转眼又不利陆四。    左良玉部在湖北经营也有两三年了,提供不了长期粮草,凑几个月应该没有问题。    换作陆四是阿济格,只留三四万能战之兵,其余全部解散也是可以的,如此更是能省下大批军粮。    有粮又有兵,全力北归,淮军主力在山东,顺军主力又尚未接引过来,陆四拿什么挡。    到头来,原本将清军两大集团南北分割的战略,就变成被人家清军东西分治了。    可惜没有左部的相关情报,现在只能结合前世历史猜测。    顾君恩倒是提出一个看法,便是阿济格真要筹粮北归,肯定会攻打左良玉,以左良玉为人不可能投降满清,其多半会顺江东下去东南。左部和清军一旦交战,满洲摄政王多尔衮的“联明平寇”策略就要破产。    陆四点了点头,顺江东下倒是左良玉最有可能采取的应对办法,前世历史左良玉就是这么干的,不过撵他东下的不是阿济格,而是李自成。左良玉那二十万比贼都不如的兵东下,南都的弘光政权有的受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孟乔芳却提出一个惊人假设,那就是阿济格同左良玉联手怎么办?    “这...”    顾君恩被这个假设惊住,他推演的局面一直是基于清军因为缺粮不得不攻击明军,但要是明军主动向清军提供粮草,“祸水北引”,怎么办?    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以左良玉那军阀习性未必干不出来,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