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章 谁是悬崖采兰人? (第4/4页)
张岱、张萼、张原、黄尊素、倪元璐五人各带一健仆,由一名当地脚夫带,冒雪步行四里,远远就看到两根旗杆在北风中烈烈招展,走近些,看到左面旗上四字是“声彻琼林”,右旗是“香飘桂殿”,旗杆石后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石质很新,就是近年才修建的,石牌坊后就是东林书院仪门,一个守门人迎出来道:“几位公子请留步,书院已闭门,讲学之期是每月逢丁后三rì,几位公子到时再来听讲吧。” 张原拱手道:“请问院中有哪些先生在?” 守门人道:“景逸先生在,还有江西的南皋先生也在院中。” 南皋先生便是邹元标,也是东林首领之一,与顾宪成、**星合称三君,万历五年的进士,因反对张居正夺情被贬官,从万历十八年至今一直未出仕,聚众讲学,刘宗周曾向邹元标请教过《周礼》,青浦原县令李邦华就是邹元标弟子—— 张原五人递上名帖,请守门人代为通报,守门人露为难之sè,来福不等张原吩咐,就塞过去两分银子,守门人不收,张萼一看,嫌少?让能柱取一两银子出来,那守门人“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张原几人面面相觑,黄尊素笑道:“诸位到东林门前行贿,碰壁了吧。” 张萼道:“一两银子还是少,若砸个百两、千两,不信他不去通报。” 众人大笑,倪元璐道:“也只有山yīn大纨绔张燕,才会想到给一个阍者行贿百千两,哈哈。” 仰头望着暮sè下那两面大旗,张岱笑道:“吃这样的闭门羹回去,我等颜面何存啊。” 张萼是不信权威的,说道:“介子、真长兄,你二人的学问不会差于什么东林三君,我们就说来与高、邹辩论的,让那人开门。” 黄尊素忙道:“在下岂敢。”看了一眼张原,含笑道:“或许介子贤弟能与景逸先生一辩。” 张原道:“岂敢曰辩,只想向高、邹这两位大贤请教。” 高攀龙、邹元标是张原迫切想了解的人物,他要亲眼看看这两个东林魁首,与之交谈并深入了解他们,与自己从历史上了解到的相印证,刘宗周说“天下事可以一人理乎?”;顾宪成说“外人所是,庙堂必以为非;庙堂所非,外人必以为是。”这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共识使得东林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与皇帝对立起来,反对**dúcái要求mínzhǔ是东林党人重要的政治主张,纵使东林党人各有私心、纵使东林党人认不清内忧外患导致了恶果,但这种反dúcái主张总是进步的,绝不能说反dúcái招致亡国,后世史家对这二人、对东林党的评价也大多是正面的,然而在翻案之风以及己巳之夏以后的某种奇怪cháo影响下,顾、高以下的东林党人被恶意丑化了—— 黄尊素道:“我去叩门试试。” 黄尊素持了五人名帖再去叩门,隔门与那守门人说了几句话,将名帖递入,转回来对张原四人道:“已经去通报了。” 张萼大为佩服,问黄尊素对那守门人说了一些什么?黄尊素笑而不答,被张萼逼问得紧,乃笑道:“我夸那阍者拒贿高洁,不愧为东林书院守门人,可见人人皆可为圣贤诚非虚语,又说我等是祁彪佳同乡,冒雪来求见景逸先生,烦请通报,景逸先生若不肯见,那我等就过两rì再来。” 张萼光着眼问:“就这么简单?” 黄尊素微笑道:“嗯,就这么简单。” 张萼说话又不中听了,说道:“有时阿谀奉承的确胜过银子哪。” 张岱赶忙道:“三弟又胡说,真长兄这是洞察人情,怎么能说是阿谀奉承。” 黄尊素不是第一天与张萼接触,早知道这个纨绔的德xìng,黄尊素是聪明人,不会把张萼的话往心里去,一笑而罢。 主仆十人在东林书院仪门外等了大约一刻时,大门开了,走出来的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书生,小小年纪却是方巾襕衫,已有秀才功名,正是山yīn神童祁彪佳—— —————————————————— 六千字送上,明rì将是介子与东林党魁相见的重头戏,不见得有多曲折jīng彩,但很重要,需要小道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写出来,小道对晚明史有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也不会刻意翻案求奇,小道只想把自己理解的晚明人物写出来,不敢标榜还原真实,只是一家之见而已,也许你不认可,但若能引起一些考,那就足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