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二章 北京北京 (第4/4页)
老师广谘博讯,遇一人辄问,至一地辄问,随闻随笔,一事一物,必讲究jīng研,不穷其极不已。” 徐光启摆摆手,对张原道:“师弟的见识在愚兄之上,很多事情愚兄曾考虑过,但却不清晰,师弟娓娓道来,如剥笋抽茧,让人茅塞顿开。” 二人谈到西学,让张原惊奇的是徐光启的哲学基础理念竟然是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徐光启最佩服的就是西学中的数学化成分,徐光启认为自然本身就“有理、有义、有法、有数”,是可以认知并以数理来表述的,这正是从伽利略到牛顿一脉相承的通过一系列实验求得必要的数据从而归纳为一个个数学模型,就是近代科学的主流,徐光启的这些想不可能是传教士教给他的,就是利玛窦也还在宣扬欧洲中世纪的九重天学说,这显然是徐光启自己摸索总结的天才发现,照徐光启这条走下去,大明应该能诞生近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可惜徐光启掌权太晚,而且明朝很快就灭亡了—— “徐师兄的病可大好了?”张原问。 已经是子夜,徐光启揉着脖子答道:“愚兄是脖颈的毛病,头晕头痛,左臂还发麻,吃药也不见效,若是读书作文太久,就更严重,近来好些了。” 张原心道:“这不就是颈椎病嘛,白领职业病。”便教了徐师兄一套颈椎病自我治疗cāo,很简单,有辅佐治疗的效果。 徐光启照着做了几遍,果然觉得轻松了一些,喜道:“师弟连医术都懂!” 多智多能则近妖啊,张原道:“这是家严揣摩出来的,案牍劳形,最易得这颈椎疾病,所以每读书作文半个时辰最好就做这样一遍案牍cāo,虽不能根治,但可缓解病痛。” 徐光启点头道:“愚兄就是年轻时读书太痴,一坐就是一整天,师弟年少,知道自爱最好了。” 张原道:“师兄,时不我待,师兄应该回到京中任职,只有为官才能最大限度地造福于民,不然这甘薯、土豆、水稻,乃至泰西新历和水法又如何推广得开。”心想,要争取的就是这十年啊,徐师兄是十多年后的崇祯初年才进入内阁掌权的,到那时推广抗旱作物、练新军、造西洋火器都已经晚了,饥民揭竿而起,东虏攻城掠地,大明已经是大厦倾危,任谁也无力回天了—— ——徐光启是因病辞官,并非贬黜,只要回到běijīng向吏部申报说病好了,就能官复原职,徐光启原官是翰林院检讨,从七品,是史官,兼内书堂讲习,就是给太监讲课,象徐光启这样不会钻营的人升官难啊,考中进士十年了,还只是从七品,当然,这期间徐师兄因为父丧回家守制近三年,十年时间没有升过官—— 徐光启苦笑道:“朝中党争激烈,愚兄都已解职在津门种田,还有人攻讦说我在津门侵占民田。” 张原道:“徐师兄不在朝中任职,岂不更是任人毁谤,为了强国富民的理想,师兄就不能因一些无耻小人的诽谤而裹足不前啊,要与之斗争,不能只顾清名任小人横行。” 徐光启慨然道:“好,我这次进京就去吏部报到。” 夜已深,徐光启让仆人带张原去歇息,回头却问门人孙元化:“初阳,方才的谈话你也全听到了,依你看我这位张师弟如何?” 孙元化道:“张解元是难得的奇才,当能为老师的有力臂助。” “非也。”徐光启道:“他比我圆通且不失锐气,我当为他的臂助。” …… 翌rì午前,徐光启收拾了行李与张原他们一道进京,孙元化同行,孙元化是上一科的举人,癸丑科会试落榜之后一直跟在徐光启身边研究西学,也要参加明年的chūn闱—— 在张原的船上,徐光启看到翰社镜坊制造的千里镜,大为赞叹,又看了张原、文震孟与金尼阁合译的《伊索寓言》和《推历年瞻礼法》,更是欢喜,翻译西学后继有人啊。 孙元化则对那燧发枪兴趣浓厚,征得张原同意后,在船上把其中一支燧发枪给一一拆卸开来仔细研究了,很快明白了其中原理,又重新把燧发枪组装好,对张原说他认得兵部武库司的官员,武库司是专门负责军械的研发、制造、贮藏和更换的部门,孙元化要把这种新式燧发枪送到武库司去看能否批量仿制,张原自是大喜,就把那支燧发枪送给了孙元化,另一支他自己留着—— 从天津卫至京城水三百余里,张原、徐光启一行六条船为尽快赶到京城而rì夜行舟,因为是逆水,船行不快,腊月二十四灶王爷上天这rì上午才过通州港,午后申时,朝阳门在望,běijīng城到了。 众举子站到船头眺望巍峨的京城,欢声笑语,张原心里也是激动着:“běijīng,běijīng,张原来也。” 在运河左岸有一片松树林,松林掩映中有座东岳庙,殿宇廓然,几个宫廷装束的妇人和一群皇宫小内侍正从庙中出来,准备上车回城,其中一个小内侍抬眼看到船头站着的张原,失声惊呼:“张公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