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九章 裂痕 (第2/3页)
词极其严厉,难免夸大其词,与东林人是水火不容,但亓诗教这个人有个优点,对乡梓十分照顾,去年山东旱灾,他特意回了一趟山东,看到家乡严重的灾情他是心急如焚,回来接连上书请求皇帝下旨蠲赋赈灾—— 听了周永chūn说了姚府之行的经过,亓诗教道:“我一直对张原去年联络诸生上书为山东六郡请求赈灾心存好感,那个绘《饥民图》的青州举子陈其猷曾来拜访我,说起张原其人,陈其猷很是敬佩,说张原博学多才、关心民生疾苦,陈其猷与张原同行半个多月,张原谈论的最多不是如何科举高中,而是各地灾情和流民的困苦,张原不是空谈泛论,每到一地就上岸询问,并作笔记——” 说到这里,亓诗教目视周永chūn:“——我等把这样一个人作为对手是很可惜的,张原浙党烙印极深,东林人现在是没掌权,若掌权,比如**星辈,不见得能容得下张原,前次吏部文选司王郎中就曾对我言,张原可以拉拢,张原的翰社气候已成。” 周永chūn缓缓点头,却道:“只是现在姚宗文、郑养xìng等人与张原怨隙已深,无法化解,这该当如何?” 亓诗教语气不满道:“姚宗文因为其族弟之故就与张原势不两立,这不是把张原往东林那边推吗,甚是不智。” 以亓诗教为首的齐党与浙党结盟其实也是情非得已,前几年东林党人压迫得他们太狠了,不与浙、楚联手就无法在朝中立足,但齐党与浙党的政治理念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浙党至今与之福王、郑贵妃一系有密切关系,而齐党见国本已定,还是支持太子朱常洛的,亓诗教就曾上书请求万历帝让太子出阁读书,所以说三党在有强大外力压迫之下会团结对外,而现在却是东林式微之时,三党裂痕也就显现—— 周永chūn道:“刘廷元、姚宗文已决定要猛烈弹劾吴道南。并斥张原的冰河说为歪理邪说,我们难道还能置身事外?” 亓诗教道:“我以为冰河说是很有道理的,张原提出此论并非为了向皇帝献媚,而是基于实际灾情考虑。因为张原有应对之策,他的兴修水利、推广耐旱的农作物是可行的,而所谓天人感应,把灾患说成是君主不德所致,虽有jǐng惕君主之意,但往往被臣下利用来互相攻击和争讦,反而不能顾及真正的灾情。就如目下,山东灾情依然严重,若无实际应对之策,就是让深宫的皇帝整rì吃斋修身又有何益!” 周永chūn是礼科都给事中,亓诗教是礼科给事中,但周永chūn往往以亓诗教马首是瞻,问:“那我等又当如何?” 亓诗教道:“我想约张原长谈一回,看看此人到底是何心术。能否结交,若不能,那时再作打算。” 周永chūn道:“若能结交。那我们与姚、刘诸人岂不是要生嫌隙?” 亓诗教蹙眉道:“这的确棘手啊,是友是敌,只在转念之间,不管怎样,这个张原我是要与他谈一谈的,秘密交谈一回吧。” …… 五月十四,就是玉河北桥风波的次rì,张原作的《庶吉士储养培训疏》经郭淐签署用印后送呈内阁,午后,吴道南看到了这份奏疏。向方从哲通报了一声,方从哲道:“会甫兄票拟吧。”方从哲此时颇为烦恼,姚宗文竟然在都察院、通政司、太常寺诸位官员面前出那么个大丑,简直是声誉扫地,东林党人反映亦是极快,户科给事中杨涟、工科给事中何士晋弹劾的奏疏已经送到他案前。这让他票拟很为难,对于这两份奏章他倒是很愿意皇帝会留中不发,但圣意难测,而他作为首辅必须先票拟,方从哲踌躇再三,还是决定明rì再票拟这两份奏疏,明rì,浙党的反击应该就会到来—— 吴道南便拟了对《庶吉士储养培训疏》的处理意见,不用说是支持的,傍晚时与其他奏章一起送到司礼监,司礼监原掌印太监卢受因为年老多病,万历皇帝命其退养,由原秉笔太监李恩升任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