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三章:不可言(上) (第2/2页)
院里直奔主屋,在箱子里翻找许久终于找到那盒子,又寻了剪子裁开外头彩纸。 一梳一钏。 文椒将盒子又收起来,这才关了门到院中与方娘子说话:“我在外头用过饭了,您只做昭昭两个的就是。” 方娘子点头道:“怎么跑得这样急?” 文椒不欲多说,只问道:“淮南这处贺人生辰可有些什么忌讳没有?” 方娘子知道她是从京都来的,想了想,答道:“倒没有什么忌讳,只看亲疏远近了。” “那送人梳子可有什么含义没有?” 方娘子并未读过多少书,念不出那些个典故诗词来,但也能用俗话解释:“可是有人送你了?结亲时不都说‘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这样的吉祥话?是个定情的意思了。” 文椒便不再问了。 -------------------- 八月十五,中秋月圆。 团圆夜这样好意头的节日,吴伯惯是要亲自下厨的。 厨房里头,吴伯一边揉面一边想起往事来:“去岁的八月半也是一道吃饭的罢?” 文椒点点头:“那会儿还是在宣平坊里头呢。” 吴伯笑:“那时候我第一次见你,就觉着这小娘子生得是个有福气的样貌,水灵灵的,只当时……嘿嘿。” 文椒便记起来,那会儿自己在文府里走了个过场便走,去宣平坊的路上遇着了吃醉酒还敢骑马的卫戎,一道走到宣平坊时遇到了买酒的江祁。 那时候啊。 倒是真没想到还有这一日。 吴伯也是这个意思:“却是没想到一年过去了,从京都到了淮南,倒真像是一家人了。” 文椒翘起嘴角来,将已经磨成细粉的松仁、核桃和瓜子拿出来放好,答道:“确实没想到。” 卫戎倒是一如既往,只她对江祁从最初的惧怕和反感到如今的…… 怎么又想起。 文椒岔开话题道:“这是要做五仁的罢?” 吴伯点点头:“糖要少一些,这个你不爱吃,郎君却爱。待会儿做豆沙的给你。” 文椒连忙谢过吴伯,自告奋勇来打下手:“少些糖,还要什么?这酥皮是包这个的?” 吴伯正要说话,身后又传来一阵男声:“加些许猪油儿馅,糖莫太多,以酥作皮印了模就好。” 吴伯回头一看,笑:“正如郎君所言。” 文椒看他一眼,指了指桌案上头一应馅料:“莫想着躲懒,江祁,自个儿来。” 这自然是玩笑话,倒不是说什么厨房是女子待的地方这样的鬼话。各人做各人事,有在做即可。 她是存了打趣的心思,江祁却真的挽起衣袖来:“我先净手。” 不仅文椒愣住,吴伯也是一愣。 江祁用手巾擦干了水珠,转头见两人讶然神情,有些不自在道:“看我做什么?” 吴伯率先反应过来:“是了,郎君从前也做过的。” 还是娘子在的那会儿,她病重下不得榻,郎君便搬了东西到房中,依着她的话做过几个,但却包不好,馅也漏在外头了,引得娘子大笑。 江祁也记起来,赶了她让出位子来,难得地多说了几句话:“还是在河州的时候了。” 吴伯愣住,片刻后才接过话头:“是,娘子教的了。” 江祁朝他笑笑:“没什么说不得的,不必如此。” 文椒正熬着豆子,闻言也看一眼两人。 倒是真的不一样了。 她低着头,并未察觉到自己唇边的微扬弧度。 这些许伤感也很快过去,初时江祁包了几个甚至不能算饼的东西,一度冷了脸要走,吴伯好劝歹劝,也不管旁的什么事了,亲自指导一番后,倒是真让他做出几个像样的了。 江祁微扬着嘴角,很是得意地看向文椒。 文椒自然知道这人在笑什么,揪下一小团面团丢他:“连生火也不会的人得意个什么?” 江祁躲开面团郑重道:“我为何要会?” 文椒白他一眼,只暗道有钱真真是底气。 后面烤制的事情就得由吴伯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