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98 (第2/2页)
柳宵没能如愿买到楼。 但是也买到了一大片房子,房子位置也不错。 曾经黑河有名的大地主家,儿子多,盖了一溜的房子,足足十二间。 可是那十年,死的死,逃的逃,就剩一个还病歪歪的。 如今平反了,准备带儿子去哈市治病,要把房子卖了。 柳宵花了一千块钱外加四个金币将房子买下。 这钱和他大爷买楼其实也不差什么了。 在外人看来,他吃亏了,平房再好,能有楼好。 可是柳宵和宋红米知道占便宜了,他们买的地基多大啊,有那楼四、五倍大。 以后房子不够,完全可以再盖。 那些房子,之前的地主用的都是好料,虽然后来有些被嚯嚯了,稍微收拾一下就能用。 柳宵甚至在和宋红米商量搬过去得了。 他可以着重翻新一间房子。 宋红米想想也同意了,因为不管榨油还是酿酒,都要买原料,到时候这边就是大仓库,她们住这也算是看家了。 但是猫狗都要养起来了。 猫抓老鼠,狗看家。 要不然那么一大片房子,她们两人看不过来的。 宋红米和柳宵去看了那处房子,然后选了最边上一间房子。 开始收拾。 破碎的瓦片换新的,再把房顶收拾一下,□□不漏雨,还暖和。 屋子重新刷漆,玻璃换了,这样屋子就亮堂了。 房门也换新的,旧的有些关不严了。 火炕只是重新通通,没扒。 但是炕席换了新的。 家里的钱不多了,柳宵只得在大爷那又卖了两个金币。 他大爷这回价格给的不低,三十五元一克。 虽然照苏联那边克价还有些差距,但比市场收金的要高一些。 他还是很满意的。 晾了两个多月,主要是晾油漆味。 然后两人就很低调得搬家了。 找了一辆牛车,搬了两趟。 两人也研究过关于老房子的处理,卖是不会卖的,毕竟也是一种念想。 虽然以后被改建是免不了的。 也不能那么空着,空房子没人气会坏的很快。 后来还是宋红米说,不如等家里厂子弄起来,到时候肯定要招工,不如去附近农村招几个吃苦能干的,到时候那房子给他们做宿舍。 她说的是古法榨油,那个真得有一把子力气。 不得不说,农村人更能吃苦。 因为他们挣钱的地方更少。 柳宵也没意见。 …… “一二三,嘿呦…一二三,嘿呦…” 五个大老爷们只穿着大裤衩子,光着膀子抓着一根木头喊着号子在撞击。 然后滴答滴答的豆油就出来了。 因为原料限制,现在油坊每天出油量还不到五十斤。 几乎刚榨出来就被买没了。 供应的几乎都是公家。 柳宵和他大爷因为这些豆油颇交到了一些人脉。 他大爷虽然觉得榨油挣不到几个钱,还是特别支持柳宵。 还派人去农村去收黄豆。 让产量提高一些。 榨油的豆饼,也有很多人要。 最后卖给公家的养猪、养牛场了。 其实细算下来,榨油还是颇有挣头的。 但是和酿酒没法比。 他们做玉米酒和地瓜酒,需要发酵的时间都不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