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总会那些年_178、推广部都是坏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78、推广部都是坏人 (第2/3页)

目。他当时看成本价的时候,觉得公司的衣服算不上贵,大概的分布区间都在几十到几百元不等,即便是那种特别高档的面料,成本价也不会高得特别离谱,但是现在看专柜上面这些挂着的价格,他觉得自己的脑子完全不够用了。这中间的差价至少有八九倍,一件出厂价在几十元的衣服,在专柜能卖到近千元,这简直是暴利产业。

    他很想开口问问两名女销售知不知道这中间的差价,不过想了想,还是把嘴闭上了,他在公司看到的是内部价格,这些销售员应该是不清楚的。万一随便说出来,闹出来什么问题可就不好了。

    听到这一段,我忍不住打断了张义仁:“你说一件衣服成本价几十元,能在专柜卖到上千块,不是在瞎扯吧?这可能吗?”

    “怎么不可能?商场和超市的原则基本上是十一和十三原则,基本错不了,有的会更高。”张义仁解释道。

    “什么十一十三原则?说说看。”我很好奇这两个新鲜名词。

    “十一原则就是,你在商场里买到的东西,价格上标十元,它的成本价顶多也就是一元钱,只会低不会高;十三原则就是,你在超市里买到的东西,如果价格是十元,那么它的成本价也就是三块钱左右,也是只低不高。”

    “不是吧?!那么坑爹?也就是说,在商场里买件一千块的衣服,出厂价顶多也就是一百块了?”

    “对啊,可能会更低,几十块都很正常。有些东西更暴利,几毛钱的成本价都敢卖到几百块,比如像什么车内的竹炭清洁剂。”

    “这些商家也太黑了吧!这简直跟抢钱没什么差别,老百姓买这些东西不是被坑死了?”我愤愤不平的说道。

    “这也不怪商家,他们不这么高价的话,是赚不到钱的,你知道想在商场和超市上架卖货,需要经过多少层盘剥吗?我当时在优雅做,在天虹和海雅的专柜,十个平方的面积,一个月的租金都要好几万,商场还会对产品进行抽点,有三十个点的,也有四十个点的。”

    “什么叫做抽点?”

    “你去商场买过东西吧?专柜里卖货给你,他们自己是没有收银员的,都是统一交给商场,这个你见过吧。”张义仁问道。

    “嗯,的确。”

    “专柜最后的销售额,是由商场统计的,他们要在其中抽点,三十个点的意思就是,专柜卖一百块的东西,商场要抽走三十块。你想,专柜的商家还有专柜的场地费,管理费,照明,人员工资,成本,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加起来,这都占了多少钱了?他要是想走薄利多销,根本就不可能,因为如果价格定低了,卖一件他就亏一件,必须要走高价才行。再说了,去逛商场的人都是冲着精品去的,你要是卖得便宜了,人家还不买呢。”

    “的确。那超市呢?超市不用场地费吧?”

    “超市也有费用,要给经销商利润点,进最新222。0㎡场有进场费,抽点,还有条码费,逢年过节搞活动,还要给超市活动费。你没听郎咸平在一期节目中说过,他一个朋友进超市卖米还是什么来着,几十万的货一年卖下来,反而欠了超市几十万。”

    “我靠,这也太黑了吧?!”

    “大部分的商家还是能赚钱的,郎咸平说的是特例。”张义仁解释道。

    “不是,我说这些抽点那么多,最后坑的还是消费者,一块钱的东西让人十块买,三块钱的东西到手十块钱,这不是坑人吗?”

    “这没办法,每层经销商都有17%的营业税的,他们不在里面加价,哪里有钱赚?再说咱们中国人也属于钱多人傻型的,你看那些商场那么火爆,要是真的赚不到钱,会开那么多?”

    我彻底无语了,怪不得微博上有人发比较帖,说中国的消费比国外还要高,原来症结在这里。其实这种畸形的差价和消费,除了渠道的结构和税收措施之外,还跟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有关,中国人总觉得便宜没好货,而且有钱了一定要买名牌显摆自己,苹果每次出新产品,就中国人抢的最疯。钱多人傻,是中国消费者最真实的写照。

    张义仁还告诉我,他在东莞的时候,遇到过在鞋厂工作的求职者,说他们的工厂是专门给耐克做代工的企业,一双鞋子的出厂价也就是几十块,只是款式和设计是耐克的设计师给他们的,他们几十块把鞋子生产出来之后,这些鞋子进了耐克的专卖店,就立刻成为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高档鞋子,但是却依然被消费者疯狂追捧,他们鞋厂生产的同等质量的国产品牌鞋子却根本就卖不出去。

    闲话不说,继续故事。

    江珊珊跟张娜对了一会儿帐,红着脸低声跟张娜说了一声之后,招呼都没跟张义仁打,急匆匆的出了专柜,沿着商场的走道朝那边去了。

    张义仁忍不住冲着张娜问道:“她去做什么了?”

    “变态,女孩子上厕所你也非要问问。”张娜冲着张义仁翻了个白眼,没好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