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八章 将归郑 (第1/2页)
接下来的几日,郑忽分别在邓城和召陵安抚民心。 期间,他不停的向两地民众重申,郑虽得地,但是绝不会更易原本的政令。 希望民众能够安心耕作,勿为它念。 为了能够得到当地民众的信赖,郑忽还专门出动大军,剿灭了几处时常流窜乡里劫掠民众的山贼水匪。 不事耕作,为祸乡里的地痞无赖自然也没逃掉,都被郑忽一一惩治。 甚至召陵宰子令的同产弟子白也没有逃过郑忽的“魔爪”,被郑忽强行驱逐出境。 对于子白,郑忽也不好做的太过分,一来刑不上大夫,民心固然重要,但也得考虑到时代的局限性,当然像邓荒那种敢以剩饭招待郑忽的,杀了他都过分。 二来则是子白好歹是子令的同产弟,郑忽也不愿让其对自己心怀恨意! 子令见郑忽态度强硬,也知此事绝无回旋的余地,叹了口气,无奈的遵照郑忽的命令将子白礼送出境。 他心中对郑忽也谈不上什么恨,有的只是对子白不争气的恨铁不成钢。 子白被驱逐之事一经传出,立刻在民间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很多曾经被子白祸害过的家庭纷纷前来向郑忽表示感谢,以至于已经有不少人家在家中为郑忽立起了长生牌。 一时间整个召陵的风气为之一肃,虽然还达不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治局面,但也算是民心安定,达到了《诗经》所谓的汔于小康的状态。 事情传到邓城之后,亦引发了一个小的高潮,国人皆呼“邓城入郑,实乃天之所赐,邓民之福也!” 郑忽也没想到,他仅是驱逐了子白而已,竟能收到这么大的成效。 只能感叹此时的国人还真是朴实! 无论怎么说,郑忽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他也是时候回郑了。 留下千余人的军队,并与之约定留戍一岁,来年此时换防。 这也是必须要事先声明的,留守在此地的军中士卒又不是本地人,加之邓城、召陵两地贫瘠,戍边辛苦。 必须得考虑到他们的生理、心理需求。 像郑忽未来的大舅哥齐襄公为什么会被杀,还不是因为给戍边的士卒约定往戍一岁,瓜时而往,及瓜而代,最后却没能实现诺言。 导致士卒劳苦不堪又兼思乡,这才有了齐人连称、管至父勾结公孙无知,率众作乱,攻杀襄公于宫室之中的事情发生。 自家大舅哥的教训,郑忽自然要汲取,千余士卒或许对郑忽造不成什么威胁,但是若其真发起狠来,邓城、召陵两邑就要遭殃了。 这是郑忽不愿意看到的。 林林总总的事情一项不落的安排下去之后,郑忽下达了最后一个命令,那就是明日回国。 而此时距离郑忽初次宴请公子辛丑一行已经过去二十天左右的时间了,正值周历的十月二十二,离周历的新年也就是所谓的建子之月也不过还有七八天的时间。 其实,所谓的夏历、殷历和周历并无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岁首不同,夏历以建寅之月(即后世通常所说的阴历正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