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6节 (第4/6页)
,进而收复整个北方的计划,也是绝大部份南京官员的共识,当然这样也是一个按步就班夺取天下的正常步骤。 李岩又前一步解释道:“虽然现在清廷在徐州、归德一线有重兵把守,总兵力不下十二万,但这时清军却要三面设防,兵力分散,而淮南军区却没有后顾之忧,完全可以集中兵力,全力进攻徐州,因此这一战获眣的把握还是很大的。” 堵胤锡也道:“现在清廷虽然在四处调集兵力,准备固守河南,因此进攻徐州,应该火速进军,不能拖延,否则等清廷聚齐了人马,给徐州增加兵力,再想要夺取徐州,可就困难了。” 商毅听了,却微微一笑,道:“现在清廷总共也就只有这么多兵力了,如果给徐州增派的兵力多了,其他地方自然就会少了,虽然夺取徐州困难了,但在其他地方,却可以获得更多的战机。” 这一番话却让堵胤锡听得却有些莫名其妙,听商毅的意思,是想诈取徐州,吸引清军的兵力,然后趁虚攻取其他的地方。从道理上来说,这个计划确实没有错。但堵胤锡也是精通军务的人,知道实际执行起来,却有很大的问题,首先清廷会不会上当,诈取徐州,也需要投入一定的兵力,如果投入的兵力少了,徐州也就无需援军救援,而投入的兵力多了,则相对中华军在其他战场的兵力也会减少,未必就能在其他战场上轻易取胜;另外如果清廷在徐州地区集结了大量的兵力,对于南京政府的淮南、山东地区,也是一个巨大的危胁,就中华军能在其他战场上取胜,但如果在淮南、山东地区出现了大的意外,对于南京政府来说,并不见得就是好事。因为徐州地区的战略价值,相对于南方来说,更为重要一些。而对北方,则并非是举足轻重。 不过李岩毕竞是和商毅在一起的时间长一些,对商毅的用兵思路也了解一些,知道商毅用兵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注重于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这个道理其实也十分简单,把敌人消灭光了,地方自然也就是自己的了。但在实际做起来,却并不容易,何况商毅有时候还会故意放弃一些城地,己达到分散清军的兵力,逐个击破的目地,这和中国的传统兵法,是明显相违的。 因此李岩道:“大王的意思,莫非是希望对徐州围而不取,诱使清军来援,而我们正好可以借机,围城打援,歼灭清军的有生力量吗?” 听了李岩的话,堵胤锡脸上也露出了原来如此的表情来,这么说来,商毅的重点,其实还是在徐州。 商毅又微微一笑,道:“你们想过没有,一但我们夺取了徐州,清廷将会作何打箅?” 李岩当然知道,商毅的这个问题,决不是无的发矢,一定是有很深的用意,而且和先前的主张有关,因此也在奋力的开动脑筋,思考这个问题背后的含义。而堵胤锡因为加入的时间短,对商毅也不甚了解,于是也居实答道:“清廷一定会集重兵拒守开封、洛阳、大名府一线,以拒我军。” 商毅点了点头,道:“开封、洛阳、大名府都是天下著名的坚城,如果我们冒然强攻,虽然可以逐个击破,但一侧耗费时日,二则兵力损失也会很大。而且就算清廷守不住开封、洛阳、大名府之地,依然还可以退守太原、真定、河间一线,而我们仍要逐个进取。因此我们现在留着徐州不取,让清廷有足够的时间,集结到大部份的兵力,赶来救援徐州。而我们可以集中湖广、淮南、山东三个军区,包括南京军区的部份兵力,和清廷在徐州、归德,乃至整个中原地区进行决战,利用我们目前在中原地区取得的优势地位,如果能够将清廷的主力歼灭在中原一带,那么接下来出师北进,也就不会在有大规模的战斗,我们也就可以十分轻易的收复北方的所有失地,不仅包括京师,甚至连山海关、锦州、宁远,都可以一举而下了。” 顿了一顿,商毅又道:“而且我们还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反应,一但我们夺取了中原地区,四川的吴三桂,包括南方的三个南明政权都不会再坐视不理了,我们将会成为各方敌视的对像,他们很有可能会组成连盟,甚致是连合清廷一起与我们为敌,因此这次中原一战必须要给清廷以重创,使清廷以后无力再和我们抗衡,这样我们才能从容对付其他各方势力的联合进攻,可以在多条战线上作战。” 听完了商毅这一番话之后,李岩虽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还是被惊得怔了半响;而堵胤锡更是张大的嘴,半天都说不出话来。他们两人是如此,就更不用说其他人了,因为众人刚才所想的,仅仅只是着眼于目前的徐州、归徳府一线的战局,就是李岩也只是把目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