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7节 (第2/7页)
碾庄、班庄、三里堡庄和大寺村五个驻点,最外围的一道战壕虽然不是互相连通,但都是呈多层分布,纵横交错,十分复杂。同时也有少量豫南战场的败军逃到开封,因此守卫开封的清军也知道中华军在豫南战场釆用过土工迫进战术,在这一段时间里,清军也商议出一些对付土工迫进战术的方式,就以战壕对战壕加短促突袭相结合战术,即中华军在挖战壕的同时,清军也同样从自己的阵地内,向中华军阵地方向也同样挖掘战壕,所不同的是中华军是挖“之”字型战壕向清军的延伸,而清军则是挖出一圈一圈横向战壕,用于截断中华军的战壕。 中华军随军带来了约五万多名民役,而清军更简单,直接强征开封地区的民役来挖掘战壕,因此在前二天的战斗中,双方并没有出动地面部队,只是在阵地上互相用火炮对轰,而双方的民役却在地平线下奋力的挥动着铁锹、锄头、铁镐等工具,在河南辽阔的田野、平原地带努力的挖掘着泥土。 如果在这个时候从天上俯看,就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到,从双方的阵地上,错综复杂如迷宫,密密层层似蛛网一样的壕沟正在不断的互相接近着。 在三天之后,双方挖掘的战壕终于发生了接触,中华军的好几道“之”形纵向战壕都与清军的横行战壕互相接通上。就在中华军的战壕和清军战壕连通的一刻,战场上的平静也立刻被打破,清兵和中华军的士兵在狭窄的坑道里挥动着武器,进行激烈的战斗。 但现在战场的战壕就向迷宫一样,横七竖八,交错凌乱,因此尽管双方已经展开了战斗,但也仅仅只是这个迷宫的一个局部,而且战斗是在地平线以下进行,如果是站在地上稍远一点的地方,很难发现一场激烈的战斗己经开始了,因妆在地其他地方挖掘战壕的民役和士兵们还不知道,依然还在奋力的进行着土工作业,一直到和对方的战壕相接上为此。 随着双方战壕的接触点越来越多,战斗的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就在第五天的时候,双方战壕的接通地点已经多达十七个,而且作战的地区基本己经分布在整条战线上,因此双方也都不约而同的同时终止了土工作业,开始全力的投入到战斗中。 但这是一场十分诡异而奇怪的战斗,在中华军和清军的交战史上,虽然进行过大小数百场的战斗,什么样的仗也都打过,但还从未有这样的一场战斗,因为双方有一大部份战斗,竟会是在地平面以下的地方进行的。 说实话这样的作战方式以前双方都没经历过,因此在一开始的时候,也都显出了极不适应,于是战斗也很快就出现了各种混乱的局面。 一开始双方还都是在战壕里面作战,但甴于战壕里的空间实在太狭窄,双方的接触面有限,于是很快就有人发现,如果这个时候爬出战壕,到地面上去之后,可以对还在战壕里作战的敌军形成居高临下的优势,甴其是在这个时候用火枪向战壕里的敌军射击,或是扔下手榴弹,往往都能取得非常可观的战果,因此有不少士兵纷纷爬出战壕,从地面上插入到敌军战壕的边缘。 但很快对手也发现了这一点,也都效仿起来,于是双方都爬出战壕来作战,结果战斗迅速的从战壕里,扩大到战壕外的地面上,形成地上地下的立体式作战。 而在激战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有人发现,在士兵纷纷登上地面战斗之后,战壕里的空间顿时腾出了不少,有不少地段的战壕甚致是完全空了出来,这样一来,就可以利用战壕的掩护,绕到地面敌军的背后,在战场的局部对敌军进行夹击或围击,结果又在不少地方的局部战场上,双方的士兵在战壕里和地面上不断的交换位置,忽上忽下,忽隐忽现,也使整个战斗的局面变得更为复杂化了。 本来正在战壕里撕杀突进的士兵,突然一抬头,就会发现在战壕的外面,竞会站满了无数的敌军,在地面的战壕边上对战壕里的敌人展开无情的打击;而本来地面上作战的士兵,忽然会发现,自己的背后不知什么时候,突然会冒出一批敌人,把自己包围。这时双方己呈犬牙交错状,几乎分不清敌我的阵线,分不清敌军我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方的士兵都混杂交错成一片了。 因此整个战场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乱,极端的混乱。到了这个时候,双方的指挥根本就无法正常的传达到战斗的各部队里,而且指挥官实际也己经失去了对战局进展的了解和控制,没有任何的作用。战斗只能依靠士兵的个人能力,小组配合和第一线小团队指挥者的能力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