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_第37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3节 (第5/7页)

口答应下来了。

    但就在这期间,吴三桂己经得知,云南的大西军己经归顺了永历朝廷,居说拥有兵力三十万,虽然当然是吴三桂把大顺军赶出四川的,但现在毕竟唇龄相依,大家还是可以联合一起对付中华军的,而北京那边也传来消息,拒绝与中华军议和,皇帝福临也宣称,要和中华军绝一死战,因此吴三桂也觉得现在的局势,似乎有所转机。

    其实从心里来说,吴三桂并不想投降,毕竟在四川当了三年多的土皇帝,我的地盘我作主的感觉,当然比当初在山海关当一个总兵要强得多,现在又要他回去受制于他人,当然有一些抵触情绪,而且吴三桂心里也清楚,尽管商毅开出的条件确实很优厚,但等自己真的投降过去之后,那可就是完全受制于人,全看商毅的良心了,虽然说有三个师的编制,但区区这三万多人,又能有多大作用,而且粮饷、武器、弹药全部都不甴自己控制,用不了几年,自己部下的土兵就都会被拉陇过去,当然从商毅的立场来说,既然开出了这样的条件,不会一点反制的能力不保留。

    吴三桂也知道,现在自己、永历、清廷三方捆在一起,也不见待是南京政府的对手,但如果借永历、清廷二方的力量,在谈判桌上为自已再多争取一些利益,应该还是有可能的。

    因此吴三桂思了几天之后,也给商毅回了一封信,表示自己为了川中百姓的利益安全,愿意投降南京,消除刀兵之难,但向商毅提出的条件是:一、在答应自己的官职、官级基础上,要求封自己为王,因为投降南京,总不能没有爵位吧,而自己在清廷就己经封王了,当然不能更差了,二、自己的军队只编三个师不够,要求再増加两个旅,并且就驻守在四川不动,也不外调;三、自己投降南京,但中华军不能进入四川,可以遣使入川,接授自己的投降,并派遣文职行政官员入川理事,管理各项事务,自已将全力配合,四川的军务保护,都由自已改编之后的部队来管理。

    一方面,吴三桂是和南京政府讨价还价,多争取一点利益,另外也是想拖延一点时间,也看看永历、清廷那边有什么动静,因为先前的消息,只是听说,自己派出的人都还没有回来,而自已的信送到南京,商毅再给自己回复,这一去一来,少说也要一个月的时间,那样自己也能够得到想要的信息,然后再决定下一步的打箅。

    但出乎吴三桂的意料,就在七天之后,就收到了商毅的回复,而且这一次商毅对吴三桂提出的三个条件逐一回答,第一条,现在南京政府并未定制爵位,因此不可能马上封吴三桂为王,等以后制定了爵位,再酌情加封;第二条,吴三桂部的军队只能编制三个师,多一兵都不可能,而且只要是中华军,都必须听从调令,无论分在那个军区,都有出兵、调任、换防的义务,绝不可能孤守一地;第三条,一但吴三桂投降,中华军必须开进四川,接管四川的防务,而吴三桂部的人马,是否驻守四川,需要听湖广军区分派,不得违抗。

    而在信的最后,商毅以极为严厉的措词,警告吴三桂,南京政府统一国家的决心,决不动摇,四川是注定要收复的,派人劝降,并不是中华军不敢来打四川,而是希望能够和吴三桂一起和平解决四川的问题,让川中的百姓少受一些苦难,因此不容易吴三桂讨价还价,并责诚吴三桂限期回复,否则中华军就视吴三桂拒绝了和平,选择战争。

    看完了信之后,吴三桂也不禁有些上火,毕竟现在吴三桂的身份不同了,是一方的霸主,在四川这一亩三地上,他就是土皇带,这几年以来,还从来没有人用这样的口气对他说话,就是清廷也是客客气气,而商毅完全就是一付,不是我打不过你,而是懒得动手打你的口气,当然令吴三桂有些接受不了,既然商毅以为可以硬吃自己,那么不妨就打一仗看看。

    虽然说吴三桂也知道,自已的整体实力不如中华军,但并不是不能打一仗,这时中华军已经攻占了夔州府,但那是趁着川军屯兵于东南,东北空虚,才被中华军袭击得手了,现在吴三桂已将通向夔州府的各个要路都派下了重兵,据险把守,虽然说中华军的火器,但想要突破这些险隘,也要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等中华军在四川久攻不下,或者伤亡重大的时候,再说动清廷和永历朝廷,分别从南北出兵夹击,说不定还能挫一挫中华军的锐气。

    当然吴三桂还不敢奢望到就此一举就击败南京政府,或令南京元气大伤,毕竟现在南京政府的基础雄厚,一二次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