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3节 (第3/6页)
,日本国内也对战争有了新一层的理解,相对来说日本人确实要比中国人要更能接受新事物,因此对火器的重视也提升到一个很高的程度,无论是幕府还是各大名,都在积极的制造火枪火炮,但这时日本的制造技术还很落后,只要制做老式的火绳枪,还造不出煫发枪,而幕府向荷兰购买了三千支火枪和三百门火炮,对倒幕派是一个很大的刺激。 而现在得到了中国的承诺,可以卖给倒幕派一万支火枪、三百门火炮,足是荷兰卖给幕府的三倍,倒幕派的成员也都一致决定,同意向中国购卖,甚致还提出,希望能够向中国购买更多的武器。 因此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笔对外的军火交易也迅速谈成,一万支火枪,三百门火炮送到日本之后,长州藩作为倒幕派的领头者,分到二千支火枪、六十门火炮,仙台藩、佐贺藩、米泽藩这三个倒幕阵营的大藩各分到了一千五百支火枪、四十门火炮,其他的火枪火炮则被其他的几个小藩瓜分了。 得到了这一批军火之后,倒幕派也终于心神大定,一方面自己的实力増强,另一方面也有了中国的公开支持,有了这一张保护伞,相信可以对幕府造成足够的压力,使幕府不敢对倒幕派轻易发动战争,最好是能够维持现状,双方虽然对立,但没有发动战争,毕竞倒幕派也知道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同时也不希望把中国真的拉进到日本内部来。 但令倒幕派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一批军火,却正好点燃了日本内战的战火。 倒幕派从中国购买军火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幕府,因为日本本来就只有巴掌点大,因此有一点事情也可以立刻传遍全岛,由其是倒幕派为了吓唬住幕府,还把故意大张旗鼓,唯恐幕府不知道,大势渲染倒幕派与中国的关系如何密切,大有在不久之后,中国就会出兵日本,帮助倒幕派进攻幕府了。 这一下在幕府内部却引起了轩然大泼,强应派和反对派之间本来就己经十分脆弱的平衡更是岌岌可危。 强硬派立刻向妥协派发动猛烈的进攻,强烈的责正是妥协派的绥靖政策,才使倒幕派的势头越来越大,现在倒幕派己经和中国联手,而幕府己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如果还不再尽快采有效行动,幕府将必亡无疑,强硬派认为应该采用的行动就是趁着中国还没有岀兵,幕府就应该抢先动手,先将倒幕派消灭,然后再准备抵抗中国的入侵。 局势发展到了这一步,也让妥协派的领袖松平信纲十分头疼,因为现在整个幕府上下,也都是一遍喊战之声,甚至有不少年轻武士在路上,在他的府邸门口请求松平信纲改变立场,立刻与倒幕派决战,虽然这些武士都遭到了松平信纲的严厉喝斥,但还是给他带来了相当沉重的压力,在私下里,松平信纲对阿部忠秋道:“酒井忠胜如此做为,必将置日本于万劫不复之中!” 原来虽然从官职上来看,酒井忠胜是家老,而松平信纲是老中,要比酒井忠胜等一级,但这是因为酒井忠胜的资历和出身都要比松平信纲高,他是德川四天王之一的酒井忠次的孙子,出身名门,功臣之后,因此才在官职上压住了松平信纲一头,但无论是威信还是实际能力,都不如松平信纲,“智慧伊豆”这个绰号,可不是白叫的,而且在十四年以前,就是松平信纲率军平定了岛原之乱。 在徳川幕府中,众人其实都将松平信纲视为家老,比酒井忠胜强,德川家光在世的时候,也对松平信纲更远倚懒,重大的国事,都是和松平信纲商议,在东京之战以后,就是由松平信纲出使中国和中国签定了和约,后来在出兵帮助清廷,参加中原大战一事上,徳川家光与松平信纲的意见相错,因此才由酒井忠胜领军,结果不出松平信纲所料,酒井忠胜大败而归,德川家光才又重新重视起松平信纲,因此在现在的徳川幕府中,松平信纲得到了大多数的中高层官员的信任和支持,重要的国家大事,只有松平信纲点头同意,才能够实施。 而正因为如此,酒井忠胜对松平信纲十分忌恨,这一次的争斗,一方面是两人的政见不同,而在另一方面,也是酒进忠胜想借机将松平信纲赶出徳川幕府。 当然釆取强硬立场,也是酒井忠胜的一惯主张,因为酒井忠胜一向以祖父酒井忠次为目标,做梦都想建立功业,留名千古,因此在在出兵帮助清廷,参加中原大战一事上,酒井忠胜并非是付合徳川家光,而是确实希望借这一战之力,建立自己的武勋,同时也宣扬日本的威名,虽然日军出兵,惨败而归,但酒井忠胜并未认清中日之间的形式,认为日军之所以失败,只是因为武器不如中华军,如果双方使用同样的武器,日本军队一定可以战胜中华军的。 回到日本之后,酒井忠胜也极力建议日本国内也多打造火枪火炮,这次向荷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