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3节 (第4/6页)
人购买军火,也是酒井忠胜首先建议的,当然这些做法也确实是有必要的,因此松平信纲也没有反对,但和酒井忠胜认为这样就可以战胜中华军不同,松平信纲只是把这些行为当作加强日本或是徳川幕府的防御力的一种手段,而就凭此想战胜中华军,根本就是不可能。 松平信纲的见识和头脑都要远远高于酒井忠胜,而且酒井忠胜只是和中华军交过手,而松平信纲做为使臣,曾在中国停留了一个多月,不仅了解了中华军的军事力量,而且还对中国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考查,虽然当时商毅仅仅只是占领了长江六省的地区,但松平信纲得出的结果仍然是以日本现在的综合实力,根本不可能是中华军的对手,如果商毅要灭掉日本,最多五年的时间就够了,当然这不算日本被占领之后的零星抵挡,不过到那时日本实际己经亡国了。 因此从那次松平信纲回国之后,及力主张同中国保持好关系,千万不要与中国为敌,德川家光决定出兵帮助清廷,他也极力反对,一度被闲置起来。 但松平信纲仍然不改初衷,并且又利用日本已经与中国开始通商的利便,全面收集中国国内的各种消息、情况,充份发挥日本人善于学习的优点,经过了数年的研究之后,居然把中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吃透了七八戌,由其是商毅提出中国要全面走向海洋,参与大航海时代的贸易竞争,通商裕国,也给了松平信纲相当大的触动,另外中国出版的介绍欧州的书籍也让松平信纲大开眼界,因为日本是一个岛国,对海洋有着天生的敏感认识,而且日本的情况与欧州的英国、荷兰十分相似,国土狭小,资源缺乏,想要发展,只能全面走向海洋,学习中国开海裕国,不能再搞闭关锁国的那一套。 而在处理和中国的关系上,松平信纲也主张全面依附于中国,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像朝鲜那样,向中央国称臣,成为中国的藩属国,只有这样,才能让日本平安的生活在中国这条巨龙的身边,免强保存自己,而与中国为敌,对抗,绝对是死路一条。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三零六章 日本内战爆发(下) 松平信纲的建议,只是在私下里向德川家光提到过,并没有正式公布,徳川家光对此到也颇为赞同,一方面是出于他对松平信纲的信任,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出于对日本现在面临局面的严重危机感,日本人虽然做事是死脑筋,但接受新事务还是很快的,何况是向中国学习,并不丢人。 只是还没来得急施行,徳川家光就己经死了,否则也许日本的明治维新会提前二百多年发生。 而现在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局面,松平信纲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也终于制定了三条办法,来应对目前的局势:第一、立刻派人和倒幕派进行谈判,只要是放弃倒幕的主张,在名议上臣服于幕府,就给他们更大的政治特权,不用向幕府进贡,也免除每年到江户来定居等等,这样一来,就以化解日本国内的紧张局势,趋于缓和;第二、是马上组建使团,到中国去向商毅表示臣服,并且效仿朝鲜,成为中国的藩属国,俱体的条件,可以慢慢商量,而以前帮助清廷的这些事情,都可以推到已故的徳川家光身上,这样虽然可能丧失一部份主权,但也就可以使中国失去武力干涉日本的借日,使徳川幕府暂时保存下来;第三,全面向中国学习,改革日本的政务,开海裕国。 但这三条办法提出之后,对徳川幕府的冲击之大,当然是可想而知的,就连在妥协派内部,也有许多人反对松平信纲提出的办法,认为这三条办法完全就是丧权辱国,一但和倒募派谈判,允若他们的种种政治主张,等于是让他们变向的独立,而且还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其他大各都争相向幕府提出这些要求,日本岂不是又退回到了战国时代;而仅管日本千余年来,一直都在向中国学习,但始终都没有真正的臣服过中国,现在不仅要向中国称臣,认中国为藩主国,而且还要供手让出一部主权,这也让日本人难以接受;另外闭关锁国是徳川家康制定的国策,相当于是日本老祖宗定下来的规据,现在要公然修改,自然也是一片哗然之声。 其实松平信纲也知道,自己这三点办法确实是有点丧权辱国,但日本现在面临的局面,也只能放弃相当一部份利益,总比幕府全完灭亡要好得多,只要保住了幕府这一口元气,也就能够慢慢的恢复,总还是有希望的,因此也苦口婆心的劝说其他的大臣,向他们陈明利害,表示现在只能忍辱负重,委屈救全。 妥协派的大臣大多都是位高权重,从心里来说,也不愿和倒幕派发生战争,因为他们都是现在日本的即得利益者,都怕失去眼前的利益,这一点和中下层武士不同,武士想要升官进职,只能通过战争,建立军功,因此经过了松平信纲的反复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