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4节 (第3/7页)
。 现在多尔衮和郎哈济尔并列为摄政王,而又是这一次入关的主帅,可以说现在清朝满汉八旗的所有精锐人马都在多尔衮的掌握之中,而多尓衮本身又有颇有雄材,另外还有两个兄弟多铎和阿济格扶助,现在攻入北京己经两月有余,北京的周边地区也都安定了下来,在这种情况下,也该给皇帝一个明确的答复了,如果打算占领明朝的土地,那怕只是北方的土地,也应该把皇帝接到北京来,如果是打算抢掠一番再退回关外去,那么也该有个回复。如果仍然这么对盛京清廷不闻不问,不理不睬,恐怕就会让人怀疑,多尔衮是否是打算在北京自立为王了。 要说多尔衮对皇位没有野心,当时是不可能,但他心里也清楚,现在还不是在北京立自的时候,虽然满汉八旗的所有精锐人马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但他们的家眷老小却都在关外,一但自己扯旗自立,他们未必会死心塌地的垠随自己,因此不如把福临从盛京接到北京来,一来表示自已没有私心,二来也可以把皇帝控制在自己手里,反正现在自己大权在握,又怕什么?《三国演义》里曹cao、司马懿都是自己学习的好例子。 于是就在第二天,多尔衮招集大臣们商议,最终决议,对这次山东叛乱必须出动精兵强将,尽快平定下去,同时对叛乱的明军或是百姓,一率斩尽杀绝,以严厉手段警示其他地区。另外派遣辅国公屯齐喀和托、固山额真何浩会为使,返回盛京,去迎请皇帝大臣人众一起来京。 第三卷 离乱篇 第五十七章 争夺山东(一) 屯齐喀和托和何浩会离开北京之后,多尔衮也开始布置人马,平定山东的叛乱。现在清军的主要兵力,如武英郡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辅国公满达海、贝子尼堪、博洛、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等主力干将都在围剿山西、陕西等地,围攻大顺军。就连先前派往山东地区的觉罗巴哈纳、石廷柱也都被调入了山西作战。 因此多尔衮考虑再三,终于决定,派遣梅勒章京和讬、和李率泰为主将,并率领额孟格、柯永盛、陈锦等一干将领,领兵赶赴山东,平定这场叛乱。 按八旗制度,是以三百户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剌,五甲剌为一固山,毎固山设固山额真一人为正,梅勒章京两人为副。而和讬就属满洲镶红旗梅勒章京,也是满清八旗军的一员勇将,曾经参加过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并在两年以前又随阿巴泰一起入关侵袭,在攻打黄崖口时,曾亲自率四十名白甲兵攻上城墙,并当阵斩杀了一名守备。因为他在随阿巴泰入关侵袭时,曾在山东之地征战过,对山东一带的地理况情有一定的了解。正因为如此,多尓衮才派他为这次平定山东叛乱的主将。 另一位主将李率泰,是汉军正蓝旗的梅勒章京,也随阿巴泰入关侵袭。父亲李永芳是汉军正蓝旗旗主,也是最早投降满清的明朝武将,很受清廷的重看,而且在李永芳投降之后,努尔哈赤还把自己的孙女,阿巴泰的长女嫁给李永芳为妻。因此李家也成为宗室的一员,无论资历,还是与清廷的近密度,李家还在后来降清的三顺王之上。而其他额孟格、柯永盛、陈锦等人也都是满汉八旗的大将。 这一次出动的兵力为满洲镶红旗两个甲剌,和汉军正蓝旗三个甲喇。另外还有五千多投降的明军。 按八旗制度,每牛录三百户,每户出一个旗兵,在战时三丁抽一,即毎牛录为一百名旗兵,但在实际运用中,一般只出动六七十人。只有在发动大规战争时,才会超额抽丁,因此尽管在前几次入关奔袭中,清朝都出动了近十万的兵力,但八旗兵一般只有二三万人。而旗兵在出战时,往往也会带几名自己家里的包衣作跟役,平日伺候自己的生活,而在作战时也算一份力量。有些牛录、甲喇等高级贵族,所带的跟役包衣会达到数十甚致数百人,盔甲武器装配也都相当精良,有的还有马匹,战斗力不在一般的旗兵之下。 但这一次入关作战,清朝几乎是出动了倾国之兵,因此抽丁也达到最大化,每一个牛录的抽丁都在二百人以上,甚致有相当一部牛录是全额抽丁,因此八旗兵在清军中的比列也大大增加了。 因此这一次出战山东的人马虽然只有满汉五个甲喇,但实际的兵力,却接近两万,其中有满八旗兵二千五百余人,跟役包衣五千余众。汉军八旗兵有四千畲众,跟役二千余人。共计兵力为一万八千余人,骑兵约有六千。另外还包括了二十门火炮和八百支火铳,这些武器,都是由汉军八旗使用。 在多尔衮看来,其实平定山东最多抽调一二个甲喇,五千左右的兵力也就够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