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_第21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3节 (第5/6页)

那个时候的郑成功相比,商毅的海上实力,则要更胜一筹,同时还控制着长江入海口,而郑成功所犯的错误,商毅自信自己决不会再犯。

    另外在江北、山东两个战区,清军的兵力都较为簿弱,由其是在山东,尽管清军有近七万大军驻守,但基本都是杂牌军,战斗力并不强,而且这两个战区也己经被连成一片,因此完全可以集中兵力,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比如商毅一直念念不忘的徐州,或者是济南、兖州等地主动向清军发动进攻,打几个胜仗,歼灭一部份清军,也能移牵制清军在江南的兵力。

    同时商毅还有一个大胆的支划,在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充伤发挥商家军海军的绝对优势,就像去年救援北京一样,从海上发动突然袭击,而这一次商毅攻击的首要目标可就不是北京了,而且是清廷的真正老剿盛京,也就是后世的沈阳。

    尽管清廷己经入主北京,但毕竟时间不长,盛京在满人的心目中,依然还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清廷历代先君,还有爱新觉罗氏先祖的陵寝,也都建在盛京。因此一但盛京遭到袭击,对清廷在精神和心里上的打击将会是十分沉重的,同时对自己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而且现在清廷的主要力量都已经迁到了关内,关外的守备十分空虚,当然以这个时代的战略观念来说,关外己是清廷绝对的大后方,也没有必要留下过多的兵力防守,只不过谁也不会去想到,来自海上的敌人的威胁。因此突势盛京的成功性非常大。同时也会迫使清廷不得不抽调大量的兵力,回援关外,并且在勃海沿海地区都要布置足够的兵力驻守,当然这样一来,在南方的压力也就能够大大减轻了。

    而由于有突袭北京的成功战例,统战部也对商毅的袭击盛京计划同样充满了信心,而且通过商毅的分析,也充份认识到清军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弱点,因此就算是南京失守,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有商毅在,仍然可以打败清军。

    第三卷 离乱篇 第二一一章 各怀心计

    “宪之,你看了今天的杭州时报了吗?”傍晚的时候,吴甡就拿着一份今天白天刚刚买到的《杭州时报》来找史可法。

    这是两个人正式辞职以后的第二天,暂时都在南京闲居,当然心里都非常不甘,同时他们都是经历过了大场面的人,虽然还不知道清军马上就要新一轮南侵的计划,但也知道,现在南京西面己经失去了最大的屏障,而清军也绝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同时现在的朝廷,又和商毅恶交,恐怕商毅也不会轻易来救援南京,因此两人也都为大明的命运但心不己。

    其实这时史可法也正想去找吴甡,因为商毅给他来了一封信,邀请他和吴甡到杭州去,商毅在信中指出清军南侵在即,南京己是危在旦夕,希望两人不要困守在南京,而是到杭州来一起共商大计。史可法正在考虑商毅的邀请,见吴甡来了,正好可以和他商量一下,因为商毅请的是他们两个人。

    不过史可法并没有开始就进入话题,而是先把吴甡带来的《杭州时报》看了一遍。在和商毅一起守卫扬州的时候,史可法就养成了看每一期《杭州时报》的习惯,一开始史可法对《杭州时报》还颇不以为然,但慢慢的却也觉得报纸这个新东西确实还不错,因为在江淮战役期间,《杭州时报》发表了大量号招南方各阶层人士团结一致,全力抵抗清军入侵的文章,也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而这次顺逆之争中,《杭州时报》也不断的发表支持他们的文章,虽然没有挽回他们的失败,但却为他们在基层人士之中赢得了许多支持,在两人辞职的当天,就受到了许多商人、百姓、工匠的欢迎。而吴甡早就是《杭州时报》的铁杆读者了。其实不仅仅是他们,其实在南京不少官员、商人都不会错过每一期的《杭州时报》。

    只是因为今天一直在考虑商毅的邀请,因此史可法也忘记了去买《杭州时报》看。

    史可法接过了吴甡递来的报纸,轻轻念着第一版的新闻标题:“清虏大军南侵在即,南京危矣;东林诸公不顾大局,大明危矣。”

    内容当然还是和这次“顺逆之争”有关。文章痛诉了以黄宗羲、钱谦益、四公子等人为首的东林诸人,不顾大局,逼使李自成南撤,使南京西面门户大开。并且又说明,根据他得到的消息,清廷的大军将会马上发动南侵,因此南京的局势十分危险,而东林党将为这一后果付全部责任。同时提醒南京的市民,当心清军的残暴行为,如果条件允许,请进快从南京撤离。并且表示,那怕是南京失陷,商家军仍然会坚守浙江,与清军抗争到底等等。

    看完之后,史可法把《杭州时报》放下,摇了揺头,叹道:“说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