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拒绝,学会坚持自我(套装共2册)_07 勤奋不能盲目,必须选对方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7 勤奋不能盲目,必须选对方向 (第7/9页)

底,还是选择灵活变通,都没什么不对。这不过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无所谓谁好,也无所谓谁坏。只不过,如果我们想要取得成功,就不能单纯地执着于其中一项。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无论何事,只要我们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在思考问题时多换几个角度,最后肯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反之,如果我们太固执,对一件事总是坚持非黑即白的原则,那生活就会少了很多可能性。如果生活是一条大道,向着固定的目标笔直前行固然没什么不好,但有时偶尔转个弯,也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如果郑渊洁固执地坚持投稿赚钱的老路,那很可能就不会有《童话大王》一刊了。正是因为他懂得变通,所以中国多了一位童话大师。美国华人李政道在实验物理学中几乎没有取得任何成就,如果他继续故步自封,就很难在物理研究上真正有所建树。正是因为他懂得总结经验,灵活变通,转投理论物理的怀抱,才使自己最终摘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桂冠。

    种种事实都说明一个道理,当我们在一条路上走不通时,大可以换个方向再次出发,很可能会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人生一世,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我们一味地固执于老路,很可能会费尽气力也一事无成。学会变通,不仅可以让我们节省一些力气,也可以让我们少走些弯路。

    适当后退,换个方向使劲儿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绞尽脑汁,废寝忘食,这种精神固然可贵。但有时候,只知道低着头拼命向前冲,最后很可能会撞得头破血流。反倒不如抬起头看看,向后退一步,看看自己是不是把劲儿用在了错误的方向上。

    有位富翁得了绝症,即将不久于人世。可他的独生子正在远方求学,他很怕在儿子还没赶回来时,自己已经死了。如果那样,自己的财产恐怕就会被仆人侵占,留下的遗嘱也有被篡改的危险。

    这该怎么办呢?将仆人遣散吗?可是,生病的自己还需要人来照顾。富翁苦苦思索了一夜,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写下了这样一份遗嘱:“我的儿子只可以从我的财产中选择一样,其余的都归我的仆人。”写完后,他把遗嘱交给仆人,并对他说:“等我死后,你就拿着这份遗嘱去见我的儿子,让他从我所有的财产中选择一样,剩下的就都归你了。”

    立完遗嘱后没多久,富翁就去世了。仆人果然遵照富翁的吩咐,拿着遗嘱高高兴兴地去找富翁的儿子。富翁的儿子刚看到遗嘱时十分不解,但很快就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他想了想后对仆人说道:“我只选择一样,那就是你。”就这样,聪明的儿子如愿获得了父亲所有的财产。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富翁没有采用这种以退为进的方法,而是以说教、威胁等手段对付仆人,那结果会如何呢?恐怕在他死后,仆人会立即拿着他的财产逃之夭夭。正是因为富翁懂得绕开风险,另辟蹊径,先给仆人一点儿甜头稳住他,换一条途径表达遗嘱,他的财产最后才如愿到了自己儿子的手中。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也是如此。一定要抓住问题的本质,条条大路通罗马,与其在有风险的道路上呕心沥血,不如后退一步,看清问题的本质之后,选择一条恰当、巧妙的途径,这样发力才有效。

    以退为进,避开障碍,迂回解决问题,这是中国文化非常擅长的。南北朝时的布袋和尚曾作一首《插秧诗》来规劝世人:“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是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年轻的我们在做事时总是急于向前、横冲直撞,冲劲儿有余,智慧不足。我们常常会忽略,有时后退也是一种前进,有时绕道走是最智慧的选择。懂得后退一步看,会让我们的人生机会更多。

    无论是道家讲究的“无为而治”,还是儒家的中庸之道,都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激进。如果总是莽撞向前,很可能会跌得头破血流,倒不如静下心来后退一步,没准儿反而事半功倍。

    孙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当他初到魏国时,为了证实他是否像传言中的那样有才华,魏王故意刁难他说:“我现在坐在王座上,你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主动下来吗?”

    这时,庞涓提议道:“如果在王座底下生堆火,大王肯定会下来的。”

    魏王听后答道:“这个方法不行。”

    孙膑想了想说:“如果大王坐在王座上,我是没办法让您自愿下来的。但如果大王是站在王座下面,我却有办法让您自愿坐上去。”

    眼见刁难住了孙膑,魏王十分得意,于是说道:“那就按你说的来。”然后主动从王座上走了下来,同时还说道,“我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