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第22/26页)
“你是怎么个打算?” “我先单身出京,去找几个朋友,其中有两个朋友,一定可以帮我很大的忙。” 他的这两个朋友都是道光九年会试的同年,一个叫何俊,字亦民,安徽望江县人,三甲第一名,但却是翰林出身,前年外放为知府,分发江苏,为南河总督麟庆所延揽。 何俊在河工上的差使,入息甚丰,他私人接济以外,还可以在南河衙门,照例应酬过往官员的“公款”中提一笔款子相赠。 再有一个是卢元良,字心农,江西南康人,三甲第二十四名,榜下即用,外放为江苏的知县,十年下来,逐渐调任优缺,如今是扬州府附郭的甘泉知县,地当运道,商务繁兴,有他帮忙,打个千把银子的秋风,轻而易举。 “时间不必太久,有半年工夫,我就能回京接你们。至于住杭州,还是住昆山,到那时再看。” 住昆山便是住龚定庵的别墅羽琌山馆。吉云问道:“昆山的房子,恐怕要修了吧?” “那花不了多少钱。”龚定庵说,“或许要住扬州也说不定。” “何以呢?” “太老师住扬州,他或许会在那里替我谋个馆地。扬州既有何亦民、卢心农在,诸事皆有照应,所以在扬州安家,亦不失为善策。” 吉云点点头不作声,眉宇之际却又显现了心事,龚定庵自然要追问了。 “你到底有什么事放不下心?” “何亦民、卢心农,跟你是无话不谈的?” “嗯。”龚定庵答说,“卢心农还比较客气,何亦民倒确是无所不谈。” “他们如果问起你跟太清春的事呢?” “太清春?”龚定庵大为诧异,“我跟太清春有什么事?” “你还不知道?” 龚定庵越发惊骇,急急问说:“知道什么?” “我一直没有跟你说,因为我不相信有这回事。”吉云终于说破了,“外面沸沸扬扬,都说你跟太清春如何如何,我亦不必形容了。” 龚定庵又惊又气,但很快地恢复了平静。“你信不信呢?”他问。 “我自然不信。刚才不是跟你说过了吗?” “那么,你这些话是从哪里听来的呢?” “问我的人也不止一个。你何必问?” “不!我一定要知道流言的来源,才知道是谁在造我的谣。”龚定庵又问,“许滇生夫人跟你谈过没有?” “她跟我谈过。不过,她知道是谣言。” “她怎么说?” “她说:‘有人在造定庵的谣言,说他跟太清春有暧昧。定庵的情形我不清楚,不过太清春冰清玉洁,我是信得过的。’” “好!”龚定庵点点头,“你这么说,我倒不妨问问许滇生。” “也好。这种事最好早弄弄清楚,到一出京,人家问起你来,你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辩都无从辩起,岂不是跳到黄河都洗不清了?” “说得是。我今天就到许家去。” “不过,项莲生跟太清春也很熟,人家造谣为什么造到你头上,这一点你也应该想想,总有个缘故在里头吧?” 龚定庵沉吟了一会儿说:“好,我给你看一首词。” 龚定庵拣点出来的,便是那首《清平乐》,两阕八句四十六字,但“三里春风韦曲岸,目断那人庭院”,地点指得太明确了。吉云到此时才知道他对太清春确有爱慕之意,但这也是无足为奇的事,龚定庵多情善感,而本性又是意气飞动,心里藏不住话的人,所以结句“可能纫佩同归”,亦只是有那么一个念头而已。 “我已经‘招供’了。”龚定庵问道,“吉云,你不会误会我吧?” 吉云笑一笑,念了龚定庵的一首七绝: “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 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 这便很明显了,吉云的意思是,此亦不过又一“偶”而已。龚定庵自是深感欣慰。但流言究竟从何而起,不求个水落石出,他是不能安心的,因而当天便去看许滇生,直道来意。 “流言已非一日,中伤的不是你,是太清春。知道他们家庭风波的,流言从何而来,不言可知。” “原来,”龚定庵恍然大悟,“原来是载钧在散布这种无根之言!” “定庵,”许滇生说,“在他人看,并不算无根之言。跟太清春酬唱的人很多,何以独独拿你扯在一起?你那一卷《无著词》几乎都是‘无题’,难怪引起猜测。” “那卷词是道光三年夏天刻的,其时我还不认识太清春。” “人家怎么会知道?”许滇生随手拿起龚定庵那本《无著词》说,“这两天我正好在看你这一卷词。我念两首你听听,你就知道流言之起,无怪其然。” 许滇生翻了一下,念的是两阕《桂殿秋》: “明月外,净红尘,蓬莱幽窅四无邻。 九霄一派银河水,流过红墙不见人。 “惊觉后,月华浓,天风已度五更钟。 此生欲问光明殿,知隔朱扃几万重。” “这两首词是记梦。”龚定庵说,“小序中不说得明明白白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